软煤层大采高综采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大采高综采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上覆岩层结构及运动规律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巷道底臌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大采高综采上覆岩层结构及运动规律 | 第16-22页 |
| ·上覆岩层结构 | 第16页 |
| ·上覆岩层垮落规律 | 第16-18页 |
| ·上覆岩层各分层载荷 | 第16-17页 |
| ·上覆岩层垮落特征 | 第17-18页 |
| ·赵庄矿3#煤层上覆岩层结构模型 | 第18-20页 |
| ·赵庄矿3#煤层上覆岩层垮落特征研究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赵庄矿3305 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 第22-52页 |
| ·赵庄矿3305 工作面概况 | 第22-27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22页 |
|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 | 第22-23页 |
|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 第23-25页 |
| ·采煤方法、主要设备及顶板管理 | 第25-27页 |
|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 | 第27-45页 |
| ·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观测 | 第27-36页 |
|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 第36-45页 |
| ·3305 工作面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51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45-46页 |
| ·ANSYS 软件功能简介 | 第4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软煤层回采巷道底臌的分析研究 | 第52-72页 |
| ·底臌的研究及意义 | 第52页 |
| ·回采巷道顶板力学模型和底板载荷分布 | 第52-53页 |
| ·底臌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53-57页 |
| ·底臌机理 | 第53-54页 |
| ·底臌影响因素 | 第54-57页 |
| ·底臌的控制方法 | 第57-58页 |
| ·3305 工作面回采巷道底臌研究 | 第58-67页 |
| ·巷道移近量观测 | 第58-59页 |
| ·观测数据 | 第59-67页 |
| ·底臌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页 |
| ·3305 工作面回采巷道底臌控制方案 | 第67-70页 |
| ·底臌控制方案 | 第67-69页 |
| ·底臌控制的控制方案 | 第69页 |
| ·不同控制方案下的底臌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及防治 | 第72-75页 |
| ·软煤层大采高煤壁片帮的影响因素 | 第72-73页 |
| ·软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防治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5-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