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降水分析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降水预测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5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7-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2.1.3 土壤植被 | 第18-19页 |
2.1.4 社会经济 | 第19页 |
2.1.5 径流 | 第19页 |
2.2 气象因素 | 第19-22页 |
2.2.1 降水 | 第19-20页 |
2.2.2 气温 | 第20-21页 |
2.2.3 蒸发 | 第21-22页 |
2.3 水文地质 | 第22-23页 |
2.3.1 含水类型 | 第22页 |
2.3.2 补径排条件 | 第22-23页 |
2.3.3 地下水动态 | 第23页 |
2.4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3-25页 |
2.4.1 地层岩性 | 第23页 |
2.4.2 地质构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西安地区气温和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 第25-39页 |
3.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3.1.2 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3.2 西安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3.2.1 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 第27-31页 |
3.2.2 各区域气温变化差异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 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 第32-38页 |
3.3.1 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 | 第32-37页 |
3.3.2 各区域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西安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 第39-52页 |
4.1 数据来源及主要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4.1.2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4.2 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 第40-46页 |
4.2.1 降水量年内变化 | 第40-42页 |
4.2.2 降水量年际变化 | 第42-45页 |
4.2.3 年均降水量空间变化 | 第45-46页 |
4.3 各区域降水量变化的差异性分析 | 第46-48页 |
4.3.1 各区域近 38 年年均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 第46-48页 |
4.3.2 近 38 年年均降水量变化的差异性分析 | 第48页 |
4.4 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4.4.1 降水量与蒸发量 | 第48-49页 |
4.4.2 降水量与气温 | 第49页 |
4.4.3 蒸发量与气温 | 第49-50页 |
4.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降水量预测 | 第52-71页 |
5.1 降水量预测方法 | 第52-57页 |
5.1.1 时间序列法 | 第52-54页 |
5.1.2 神经网络理论 | 第54-57页 |
5.2 年降水量预测 | 第57-63页 |
5.2.1 模型Ⅰ | 第57-59页 |
5.2.2 模型Ⅱ | 第59-61页 |
5.2.3 模型Ⅲ | 第61-63页 |
5.3 汛期降水量预测 | 第63-70页 |
5.3.1 模型Ⅰ | 第63-66页 |
5.3.2 模型Ⅱ | 第66-68页 |
5.3.3 模型Ⅲ | 第68-70页 |
5.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6.1 结论 | 第71-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