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及其影响绩效的作用机理 | 第15-24页 |
2.1 表外业务的界定及分类 | 第15-18页 |
2.1.1 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16页 |
2.1.2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和分类 | 第16-18页 |
2.2 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和非利息业务三者的辨析 | 第18-19页 |
2.3 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动因 | 第19-21页 |
2.4 表外业务对银行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 | 第21-24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4-36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外部环境 | 第24-25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 | 第25-33页 |
3.2.1 表外业务收入总量及占比的发展趋势 | 第26-30页 |
3.2.2 表外业务的内部构成 | 第30-31页 |
3.2.3 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的比较 | 第31-33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制约因素 | 第33-35页 |
3.4 表外业务的风险特征 | 第35-36页 |
第4章 表外业务收入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8页 |
4.1 表外业务整体收入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1页 |
4.1.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衡量标准 | 第36页 |
4.1.2 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4.1.3 模型指标的选取和说明 | 第37-38页 |
4.1.4 数据来源和计量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4.1.5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39-40页 |
4.1.6 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40-41页 |
4.2 表外业务各部分收入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1-46页 |
4.2.1 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4.2.2 模型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 第42页 |
4.2.3 数据来源与计量分析方法 | 第42页 |
4.2.4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4.2.5 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44-46页 |
4.3 实证结论分析 | 第46-48页 |
第5章 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对策 | 第48-52页 |
5.1 大力重视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业务的考核比重 | 第48-49页 |
5.2 合理调整表外业务收入的结构 | 第49-50页 |
5.3 加大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表外业务的业务范围 | 第50-51页 |
5.4 借力互联网金融,推进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