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及重点与难点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3页
        1.3.2 研究重点第13-14页
        1.3.3 研究难点第14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14-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4-15页
2 农村生态文明概述第15-20页
    2.1 生态文明的概念第15-16页
        2.1.1 生态第15-16页
        2.1.2 生态文明第16页
    2.2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第16-18页
        2.2.1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第16-17页
        2.2.2 农村生态文明的特征第17-18页
    2.3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第18-20页
        2.3.1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18页
        2.3.2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第18-19页
        2.3.3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吁求第19页
        2.3.4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经途径第19-20页
3 山西省农村发展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第20-27页
    3.1 山西省基本概况第20-22页
        3.1.1 自然条件第20-21页
        3.1.2 农村经济第21页
        3.1.3 农村生态环境第21-22页
    3.2 山西省农村发展历程评述第22-23页
        3.2.1 山西省农村发展历程第22页
        3.2.2 山西省农村发展历程评述第22-23页
    3.3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第23-26页
        3.3.1 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第23-25页
        3.3.2 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第25页
        3.3.3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第25页
        3.3.4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显著第25-26页
    3.4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劣势第26-27页
        3.4.1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第26页
        3.4.2 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第26-27页
        3.4.3 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第27页
        3.4.4 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第27页
4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7-34页
    4.1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30页
        4.1.1 农业生产污染日益凸显第27-28页
        4.1.2 农村工业污染依然突出第28-29页
        4.1.3 农民生活污染日渐显现第29页
        4.1.4 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第29页
        4.1.5 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不良第29-30页
        4.1.6 城市污染漫向农村污染第30页
    4.2 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4页
        4.2.1 农村相关主体环保意识薄弱第30-31页
        4.2.2 现行的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第31-32页
        4.2.3 民营经济增长模式不尽合理第32-33页
        4.2.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完善第33-34页
5 加强山西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第34-41页
    5.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主体各项职能第34-35页
        5.1.1 搞好村庄规划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第34页
        5.1.2 建立健全投入机制,构建财政保障体系第34-35页
        5.1.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第35页
    5.2 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全民生态意识第35-36页
        5.2.1 普及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第35-36页
        5.2.2 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激发农民参与热情第36页
        5.2.3 扩大宣传教育范围,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第36页
    5.3 完善法律法规体制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第36-38页
        5.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环境法制建设第36-37页
        5.3.2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效率第37页
        5.3.3 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第37-38页
    5.4 加强民营工业企业的管理,构建新型农村工业体系第38-39页
        5.4.1 规划统一工业园区,优化工业生产布局第38页
        5.4.2 大力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第38页
        5.4.3 研发推广治污技术,减少工业三废污染第38-39页
    5.5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9-41页
        5.5.1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防治耕地流失污染第39页
        5.5.2 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第39页
        5.5.3 减少资源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39-40页
        5.5.4 提倡废弃物再利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第40页
        5.5.5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第40-41页
6 结束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Abstract第45-46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汾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下一篇:锅炉炉膛防爆压力及烟气系统设计压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