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第一章 满汉观念与清末小说关系概述 | 第11-24页 |
第一节 满汉观念与清末小说 | 第11-16页 |
一、 清末小说创作概况 | 第11-13页 |
二、 满汉观念与清末小说构成 | 第13-16页 |
第二节 清末革命派和改良派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 第16-24页 |
一、 革命派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 第16-20页 |
二、 改良派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满汉观念与革命派小说 | 第24-46页 |
第一节 革命派作家的构成 | 第24-31页 |
一、 革命派作家构成概况 | 第24-28页 |
二、 革命派作家构成特点 | 第28-31页 |
第二节 革命派的满汉观念 | 第31-37页 |
一、 “革命排满” | 第31-33页 |
二、 革命派在满汉观念上的分歧 | 第33-36页 |
三、 革命派满汉观念的转变 | 第36-37页 |
第三节 革命派小说中满汉观念的具体体现 | 第37-42页 |
一、 尊黄攘夷,贬低满族 | 第37-38页 |
二、 诉说历史,痛陈压迫 | 第38-40页 |
三、 塑造英雄,怒斥汉奸 | 第40-41页 |
四、 反对改良,诋毁形象 | 第41-42页 |
第四节 革命派小说思想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 第42-46页 |
一、 革命派小说思想中的进步性 | 第42-44页 |
二、 革命派小说思想中的局限性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改良派小说体现的满汉观念 | 第46-64页 |
第一节 改良派作家构成 | 第47-51页 |
一、 改良派作家构成概况 | 第47-49页 |
二、 改良派作家构成特色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改良派的满汉观念 | 第51-54页 |
一、 改良派的“满汉合一”观点 | 第51-52页 |
二、 对革命派“排满”主张的反驳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改良派小说中满汉观念的具体体现 | 第54-60页 |
一、 民智未开,反对革命 | 第55-58页 |
二、 提倡立宪,拥护清帝 | 第58-60页 |
第四节 改良派小说思想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 第60-64页 |
一、 改良派小说思想中的进步性 | 第60-61页 |
二、 改良派小说思想中的局限性 | 第61-64页 |
第四章 满汉观念对清末小说创作的影响 | 第64-104页 |
第一节 满汉观念促进了清末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创作的兴盛 | 第64-74页 |
一、 满汉观念与政治小说 | 第65-69页 |
二、 满汉观念与历史小说 | 第69-74页 |
第二节 满汉观念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 第74-92页 |
一、 满汉观念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 | 第74-79页 |
二、 体现满汉观念的小说中几类人物形象 | 第79-92页 |
第三节 满汉观念对清末小说叙事的影响 | 第92-104页 |
一、 满汉观念对叙事结构的影响 | 第92-97页 |
二、 满汉观念对叙事方法的影响 | 第97-104页 |
结语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2-113页 |
后记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