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一、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目的及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一、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三、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第四节 、课题研究内容及基本路线 | 第14页 |
第二章 哈尔滨城市建筑风貌概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哈尔滨城市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 | 第14-17页 |
一、 自然条件 | 第14-15页 |
二、 历史条件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地域特征 | 第17-18页 |
一、 城市建筑风格 | 第17页 |
二、 城市建筑文化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语义的表征研究 | 第18-33页 |
第一节 俄罗斯式(分木构、砖构) | 第18-22页 |
一、 形态特征 | 第18-19页 |
二、 实例分析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新艺术运动 | 第22-24页 |
一、 形态特征 | 第22页 |
二、 实例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折中主义 | 第24-27页 |
一、 形态特征(以模仿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为主) | 第24-26页 |
二、 实例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日本近代式 | 第27-29页 |
一、 形态特征 | 第27-28页 |
二、 实例分析 | 第28-29页 |
第五节 中国式(包括中国样式、中华巴洛克) | 第29-33页 |
一、 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二、 实例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哈尔滨城市建筑文化语义的深层解读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哈尔滨建筑文化语义根源分析 | 第33-35页 |
一、 外来文化的影响 | 第33页 |
二、 本土文化的汇入 | 第33页 |
三、 中西文化的碰撞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哈尔滨建筑的人文影响 | 第35-38页 |
一、 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 在人居文化上的体现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哈尔滨城市建筑文脉的传承与发展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哈尔滨城市近现代建筑的价值 | 第38-43页 |
一、 历史价值 | 第38-41页 |
二、 艺术价值 | 第41-42页 |
三、 规划价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哈尔滨城市建筑的保护 | 第43-45页 |
一、 原真性 | 第43-44页 |
二、 完整性 | 第44-45页 |
三、 再利用性 | 第45页 |
第三节 哈尔滨城市建筑与多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