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内关于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问题和承担责任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各主体之间的博弈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国外关于企业对员工培训成本分担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农民工 | 第19页 |
2.1.2 新生代农民工 | 第19-20页 |
2.1.3 职业培训 | 第20页 |
2.1.4 职业培训成本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2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2.2.4 成本分担理论 | 第23-24页 |
3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24-30页 |
3.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现状 | 第24-27页 |
3.1.1 政府分担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较少 | 第24-25页 |
3.1.2 用工企业参与分担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的总额偏低 | 第25-26页 |
3.1.3 新生代农民工分担职业培训成本的比例大 | 第26-27页 |
3.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2.1 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责任不明确 | 第27-28页 |
3.2.2 用工企业不愿意分担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 | 第28页 |
3.2.3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入过于分散,使用效率不高 | 第28页 |
3.2.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后的收益不高,难以弥补成本支出 | 第28-30页 |
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主体及其差异化博弈 | 第30-46页 |
4.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主体的构成 | 第30-32页 |
4.1.1 新生代农民工是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者 | 第30页 |
4.1.2 用工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者 | 第30-31页 |
4.1.3 政府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者 | 第31-32页 |
4.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各成本分担主体间的差异化博弈 | 第32-46页 |
4.2.1 输入地政府与输出地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32-33页 |
4.2.2 用工企业与用工企业之间的博弈 | 第33-39页 |
4.2.3 地方政府与用工企业之间的博弈 | 第39-41页 |
4.2.4 用工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博弈 | 第41-46页 |
5 收益与能力驱动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责任分析 | 第46-53页 |
5.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责任所遵循的原则 | 第46页 |
5.1.1 收益原则 | 第46页 |
5.1.2 能力支付原则 | 第46页 |
5.2 各职业培训成本分担主体的收益分析 | 第46-47页 |
5.2.1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培训的获益情况 | 第47页 |
5.2.2 新生代农民工特殊培训的获益情况 | 第47页 |
5.3 各职业培训成本分担主体的能力比较 | 第47-49页 |
5.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责任分析 | 第49-53页 |
5.4.1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培训成本分担责任 | 第50页 |
5.4.2 新生代农民工特殊培训成本分担责任 | 第50-53页 |
6 国外对劳动迁移人员职业培训经费分担的经验借鉴 | 第53-57页 |
6.1 国外不同国家的职业培训经费分担模式 | 第53-55页 |
6.1.1 德国职业培训经费分担模式 | 第53-54页 |
6.1.2 日本职业培训经费分担模式 | 第54页 |
6.1.3 韩国职业培训经费分担模式 | 第54-55页 |
6.2 国外职业培训经费分担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55-57页 |
6.2.1 完善职业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5页 |
6.2.2 拓宽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方式 | 第55-56页 |
6.2.3 明确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 第56-57页 |
7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本分担的建议 | 第57-68页 |
7.1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方式 | 第57-60页 |
7.1.1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培训成本分担方式 | 第57-59页 |
7.1.2 新生代农民工特殊培训成本分担方式 | 第59-60页 |
7.2 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各成本分担主体的责任 | 第60页 |
7.3 健全职业培训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模式,以保证资金的来源 | 第60-63页 |
7.3.1 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 | 第61页 |
7.3.2 加大用工企业的投资力度 | 第61-62页 |
7.3.3 发挥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投资的主动性 | 第62页 |
7.3.4 鼓励社会民间力量积极投资 | 第62-63页 |
7.4 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激发企业和个人成本分担的积极性 | 第63-64页 |
7.4.1 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采取多元化的补贴方式 | 第63-64页 |
7.4.2 各级政府对用工企业选择差异化的补贴方式 | 第64页 |
7.5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以提高职业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64-66页 |
7.5.1 强化对各级地方政府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督 | 第64-65页 |
7.5.2 加大对用工企业培训资金投入的监督力度 | 第65-66页 |
7.6 用工企业应和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好关系,以降低培训成本分担风险 | 第66页 |
7.7 建立有序稳定的劳动力市场,以保证企业职业培训投资收益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