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2页 |
1.1 植物化感作用概况 | 第14-15页 |
1.2 土壤酚酸物质积累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酚酸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1 酚酸对土壤pH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2 酚酸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3 酚酸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4 酚酸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1 林地概况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3.2 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4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2.5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53页 |
3.1 混合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及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的化感作用 | 第27-32页 |
3.1.1 混合酚酸对两林分土壤pH变化趋势作用差异 | 第27页 |
3.1.2 混合酚酸对两林分土壤养分有效性变化趋势作用差异 | 第27-29页 |
3.1.3 混合酚酸对两林分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作用差异 | 第29-30页 |
3.1.4 混合酚酸对两林分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作用差异 | 第30-31页 |
3.1.5 小结 | 第31-32页 |
3.2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1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纯林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2页 |
3.2.2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小结 | 第33页 |
3.3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1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纯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小结 | 第36-37页 |
3.4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1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纯林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3.4.2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3 小结 | 第38页 |
3.5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1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纯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2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3 小结 | 第40页 |
3.6 外源单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影响 | 第40-53页 |
3.6.1 对轻基苯甲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3.6.2 香草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3.6.3 阿魏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3.6.4 苯甲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影响 | 第47-50页 |
3.6.5 水杨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林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3.6.7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3-59页 |
4.1 讨论 | 第53-56页 |
4.1.1 混合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纯林及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化感作用讨论 | 第53-54页 |
4.1.2 单酚酸对巨尾桉2代萌芽纯林及与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化感作用讨论 | 第54-55页 |
4.1.3 不同种类酚酸对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系影响讨论 | 第55-56页 |
4.2 结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