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量子剪裁的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0-12页 |
1.1.2 量子剪裁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 稀土离子中的量子剪裁效应 | 第14-18页 |
1.2.1 量子剪裁效应的简介 | 第14-15页 |
1.2.2 稀土离子 | 第15-17页 |
1.2.3 近红外量子剪裁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微晶玻璃 | 第18-20页 |
1.3.1 微晶玻璃简介 | 第18-19页 |
1.3.2 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 | 第19-20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6-30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2 SiO_2-Al_2O_3-CaF_2-NaF 基础玻璃的制备 | 第27页 |
2.3 样品性能表征 | 第27-30页 |
2.3.1 差示扫描量热法 | 第27页 |
2.3.2 X 射线衍射 | 第27-28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8页 |
2.3.4 吸收光谱 | 第28页 |
2.3.5 荧光光谱 | 第28-29页 |
2.3.6 荧光寿命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42页 |
3.1 组分的设计 | 第30-31页 |
3.2 基础玻璃的制备流程 | 第31-32页 |
3.3 微晶玻璃的热处理 | 第32-34页 |
3.4 微晶玻璃的结构性能 | 第34-38页 |
3.4.1 宏观效果 | 第34-36页 |
3.4.2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37页 |
3.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四章 Bi-Yb 共掺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近红外量子剪裁 | 第42-52页 |
4.1 样品制备 | 第42-43页 |
4.2 Bi-Yb 共掺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光学特性 | 第43-46页 |
4.2.1 透射光谱 | 第43-44页 |
4.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44-45页 |
4.2.3 Bi-Yb 下转换的能量传递机制 | 第45-46页 |
4.3 量子效率的计算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第五章 Ce-Er-Yb 共掺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近红外量子剪裁 | 第52-66页 |
5.1 样品制备 | 第52-53页 |
5.2 Ce-Yb 下转换的荧光特性 | 第53-55页 |
5.3 Er-Yb 下转换的荧光特性 | 第55-58页 |
5.4 Ce-Er-Yb 共掺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光学特性 | 第58-62页 |
5.4.0 吸收光谱 | 第58-59页 |
5.4.1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59-61页 |
5.4.2 能量传递机制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