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7页 |
1.1 胃癌的诊断现状 | 第13-15页 |
1.2 核酸适配子及其在肿瘤诊断研究中的价值 | 第15-1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2.1 材料 | 第17-20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8-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8页 |
2.2.1 血清标本收集 | 第20页 |
2.2.2 胃癌血清适配子的再筛选 | 第20-24页 |
2.2.3 胃癌血清适配子的鉴定 | 第24-25页 |
2.2.4 荧光法评价适配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第25-2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8-39页 |
3.1 胃癌血清适配子再筛选 | 第28-29页 |
3.2 适配子分离 | 第29-30页 |
3.3 适配子的二级结构模拟 | 第30-31页 |
3.4 适配子的特异性 | 第31-33页 |
3.5 荧光法评价适配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第33-38页 |
3.5.1 荧光法检测时适配子及血清的合适用量 | 第33-34页 |
3.5.2 荧光法初筛对胃癌有诊价值的适配子 | 第34-36页 |
3.5.3 荧光法小样本验证适配子诊断价值 | 第36页 |
3.5.4 荧光法大样本确认适配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第36-38页 |
3.6 联合分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第38-3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9-43页 |
4.1 胃癌血清适配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39-40页 |
4.2 适配子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第40-4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综述 | 第4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