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2.1 协调度相关研究回顾 | 第14-15页 |
1.2.2 居民收入对房价的促进作用 | 第15-18页 |
1.2.3 住房市场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 | 第18-21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3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23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3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及其协调度的基础理论 | 第25-35页 |
2.1 住房市场及特点 | 第25-27页 |
2.1.1 住房市场的概念 | 第25页 |
2.1.2 住房市场的特点 | 第25-27页 |
2.2 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第27-28页 |
2.2.1 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 第27页 |
2.2.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衡量指标 | 第27-28页 |
2.3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的关系 | 第28-30页 |
2.3.1 住房市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居民收入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的协调度评价 | 第30-33页 |
2.4.1 协调度概念及评价方法 | 第30页 |
2.4.2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的协调度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2.4.3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2.4.4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的协调度评价标准 | 第32-33页 |
2.5 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山西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的发展状况 | 第35-45页 |
3.1 山西省住房市场的政策梳理 | 第35-37页 |
3.2 山西省住房市场发展状况 | 第37-41页 |
3.2.1 住房市场建设状况 | 第37-38页 |
3.2.2 住房市场销售状况 | 第38-40页 |
3.2.3 住房市场价格状况 | 第40-41页 |
3.3 山西省居民收入状况 | 第41-44页 |
3.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状况 | 第41-42页 |
3.3.2 收入分配状况 | 第42-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山西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的协调度评价 | 第45-56页 |
4.1 数据确定 | 第45-48页 |
4.1.1 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45-46页 |
4.1.2 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 | 第46-47页 |
4.1.3 确定综合指数 | 第47-48页 |
4.2 山西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综合协调度评价 | 第48-52页 |
4.2.1 全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协调度评价 | 第48-51页 |
4.2.2 各地级市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协调度评价 | 第51-52页 |
4.3 山西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单项指标协调度评价 | 第52-54页 |
4.3.1 全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单项指标协调度评价 | 第52-53页 |
4.3.2 地级市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单项指标协调度评价 | 第53-54页 |
4.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提高山西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协调度的建议 | 第56-59页 |
5.1 提高全省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协调度的建议 | 第56页 |
5.2 提高各地级市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协调度的建议 | 第56-58页 |
5.2.1 对协调度表现为弱协调城市的建议 | 第57页 |
5.2.2 对协调度表现为不协调城市的建议 | 第57-58页 |
5.2.3 对协调度表现为失调城市的建议 | 第58页 |
5.3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1、结论 | 第59页 |
2、展望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附录1 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各指标原始数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