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半刚性基层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主要成果 | 第16-17页 |
1.5.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半刚性路面基层裂缝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分析 | 第18-26页 |
2.1 天然砂砾石的工程特性以及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2.1.1 天然砂砾石的工程特性 | 第18页 |
2.1.2 天然砂砾石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2.2 半刚性路面裂缝的类型和形成机理 | 第19-21页 |
2.2.1 半刚性路面裂缝的类型 | 第19-20页 |
2.2.2 半刚性路面裂缝的形成机理 | 第20-21页 |
2.3 半刚性基层的结构类型和裂缝的形成机理 | 第21-23页 |
2.3.1 半刚性基层结构类型 | 第21-22页 |
2.3.2 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形成机理 | 第22-23页 |
2.4 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机理 | 第23-24页 |
2.4.1 嵌挤骨架密实结构的抗裂机理 | 第23-24页 |
2.4.2 低剂量水泥抗裂机理 | 第24页 |
2.5 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水泥试验与集料基本性能试验 | 第26-43页 |
3.1 水泥试验 | 第26-30页 |
3.1.1 初凝、终凝时间 | 第26-27页 |
3.1.2 细度 | 第27页 |
3.1.3 安定性 | 第27页 |
3.1.4 3d、28d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 第27-29页 |
3.1.5 小结 | 第29-30页 |
3.2 砂砾石集料基本性能试验 | 第30-41页 |
3.2.1 颗粒分析 | 第30-34页 |
3.2.2 表观密度 | 第34-36页 |
3.2.3 堆积密度 | 第36-37页 |
3.2.4 针片状 | 第37-38页 |
3.2.5 压碎值 | 第38-40页 |
3.2.6 含水率 | 第40页 |
3.2.7 液塑限 | 第40-41页 |
3.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混合料级配的理论分析 | 第43-49页 |
4.1 理论级配设计方法 | 第43-47页 |
4.1.1 最大密实曲线理论方法 | 第43-45页 |
4.1.2 贝雷法 | 第45-47页 |
4.2 贝雷法检验级配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混合料室内配比试验分析 | 第49-58页 |
5.1 粗砂的击实试验 | 第49-50页 |
5.2 重型击实试验 | 第50-52页 |
5.3 振动压实试验 | 第52-54页 |
5.4 试验验证分析 | 第54-56页 |
5.5 最佳混合料配比的确定 | 第56-57页 |
5.6 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混合料路用性能 | 第58-65页 |
6.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58-61页 |
6.1.1 试件的制备 | 第58页 |
6.1.2 试件的养护 | 第58-59页 |
6.1.3 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59-60页 |
6.1.4 7d、14d、28d和90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60-61页 |
6.2 加州承载比试验 | 第61-63页 |
6.3 回弹模量 | 第63-64页 |
6.4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