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光抑制的研究 | 第12页 |
1.2 光抑制作用机理 | 第12-14页 |
1.2.1 PSⅡ结构与光抑制机理 | 第12-14页 |
1.2.2 PSⅠ光抑制机理 | 第14页 |
1.3 光抑制条件 | 第14-15页 |
1.4 光破坏防御机制 | 第15-18页 |
1.4.1 光呼吸 | 第15-17页 |
1.4.2 热耗散 | 第17页 |
1.4.3 活性氧的清除机制 | 第17-18页 |
1.5 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 | 第18-20页 |
1.5.1 叶绿素荧光产生过程 | 第19页 |
1.5.2 叶绿素荧光分析参数 | 第19-20页 |
1.5.3 在逆境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3.1 试验地概况 | 第23-24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3.2.1 野外试材选择 | 第24页 |
3.2.2 盆栽试材选择 | 第24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3.3.1 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等的光响应曲线测定 | 第24-25页 |
3.3.2 强光处理试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等的测定 | 第25页 |
3.3.3 水分饱和亏缺试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等的测定 | 第25页 |
3.4 试验指标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3.4.1 叶绿素荧光参数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3.4.2 光呼吸速率计算方法 | 第26页 |
3.4.3 总光合速率计算方法 | 第26页 |
3.5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4.1 不同光照强度下沙冬青光破坏防御特征的变化 | 第26-33页 |
4.1.1 不同光照强度下总光合速率(PT)变化 | 第26-27页 |
4.1.2 不同光照强度下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HIPS Ⅱ)变化 | 第27-29页 |
4.1.3 不同光照强度下总电子传递速率(JT)变化 | 第29-30页 |
4.1.4 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呼吸速率(RP)变化 | 第30-31页 |
4.1.5 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RP/PT)变化 | 第31-32页 |
4.1.6 不同光照强度下非光化学猝灭(NPQ)变化 | 第32-33页 |
4.2 强光处理对沙冬青光破坏防御特征影响 | 第33-38页 |
4.2.1 强光处理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影响 | 第33页 |
4.2.2 强光处理对总光合速率(PT)影响 | 第33-34页 |
4.2.3 强光处理对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HIPS Ⅱ)影响 | 第34-35页 |
4.2.4 强光处理对总电子传递速率(JT)影响 | 第35-36页 |
4.2.5 强光处理对光呼吸速率(RP)影响 | 第36-37页 |
4.2.6 强光处理对非光化学猝灭(NPQ)影响 | 第37-38页 |
4.3 水分饱和亏缺对沙冬青光破坏防御特征影响 | 第38-44页 |
4.3.1 水分饱和亏缺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影响 | 第38-39页 |
4.3.2 水分饱和亏缺对总光合速率(PT)影响 | 第39-40页 |
4.3.3 水分饱和亏缺对羧化电子速率/总电子速率(JC/JT)影响 | 第40-41页 |
4.3.4 水分饱和亏缺对光呼吸速率(RP)影响 | 第41-42页 |
4.3.5 水分饱和亏缺对光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RP/PT)影响 | 第42-43页 |
4.3.6 水分饱和亏缺对非光化学猝灭(NPQ)影响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9页 |
5.1 结论 | 第44-48页 |
5.2 讨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