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龙门林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1.1 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3 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14-16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2.1.2 自然概况 | 第14-15页 |
| 2.2 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 2.2.1 遥感数据 | 第15页 |
| 2.2.2 森林资源资料 | 第15页 |
| 2.2.3 其它数据资料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 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四章 遥感影像处理及信息提取 | 第18-24页 |
| 4.1 遥感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 4.1.1 正射校正 | 第18页 |
| 4.1.2 波段组合 | 第18-19页 |
| 4.1.3 图像融合 | 第19页 |
| 4.1.4 图像增强 | 第19页 |
| 4.1.5 图像镶嵌 | 第19页 |
| 4.2 基于遥感的地类信息提取 | 第19-22页 |
| 4.2.1 地类分类系统建立 | 第19-20页 |
| 4.2.2 建立解译标志 | 第20-21页 |
| 4.2.3 小班的划分 | 第21-22页 |
| 4.3 统计各地类面积 | 第22-23页 |
| 4.4 土地资源转移矩阵的制作 | 第23-24页 |
| 第五章 结果及分析 | 第24-47页 |
| 5.1 地类变化特征 | 第24-26页 |
| 5.1.1 各地类面积比例分析 | 第24-25页 |
| 5.1.2 各地类面积变化分析 | 第25-26页 |
| 5.2 地类转化特征 | 第26-28页 |
| 5.3 海拔高度与研究区地类变化的关系 | 第28-34页 |
| 5.3.1 不同海拔高度下各地类的分布情况 | 第28-32页 |
| 5.3.2 不同海拔各地类的变化及分析 | 第32-34页 |
| 5.4 坡度与研究区地类变化的关系 | 第34-38页 |
| 5.4.1 不同坡度范围各地类的分布 | 第34-36页 |
| 5.4.2 不同坡度各地类的变化及分析 | 第36-38页 |
| 5.5 坡向与研究区地类变化的关系 | 第38-45页 |
| 5.5.1 不同坡向各地类的分布 | 第39-42页 |
| 5.5.2 不同坡向各地类的变化及分析 | 第42-45页 |
| 5.6 政策调整对林场地类变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 6.1 结论 | 第47页 |
| 6.2 讨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