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1.3.1 生态足迹理论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2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3 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第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2 技术路线第16页
    1.6 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 生态足迹理论第18-23页
        2.1.1 基本概念第18-20页
        2.1.2 生态足迹理论基本原理第20页
        2.1.3 生态足迹核算方法第20-23页
    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3-25页
        2.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基本内涵第23页
        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基础第23-25页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背景分析第25-31页
    3.1 京津冀地区自然环境概况第25页
    3.2 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概况第25-28页
        3.2.1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概况第25-26页
        3.2.2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概况第26-28页
    3.3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概况第28-31页
第四章 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实证分析第31-53页
    4.1 京津冀地区2015年土地生态足迹计算第31-33页
    4.2 京津冀地区整体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动态分析第33-42页
        4.2.1 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足迹(需求)动态分析第33-35页
        4.2.2 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承载力(供给)动态分析第35-36页
        4.2.3 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盈余(赤字)动态分析第36-38页
        4.2.4 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预测分析第38-42页
    4.3 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比较分析第42-53页
        4.3.1 京津冀地区人均土地生态足迹比较分析第42-43页
        4.3.2 京津冀地区人均土地生态承载力比较分析第43-45页
        4.3.3 京津冀地区人均土地生态盈余(赤字)比较分析第45-46页
        4.3.4 京津冀地区不同类型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比较分析第46-53页
第五章 推进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第53-58页
    5.1 宏观政策层面第53-54页
        5.1.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土地生态压力第53页
        5.1.2 完善土地供求机制,加强土地规划管理第53-54页
        5.1.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第54页
        5.1.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土地持续利用第54页
    5.2 六大类生物生产性土地具体改进建议第54-58页
        5.2.1 切实保证耕地面积,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第54-55页
        5.2.2 控制建设用地扩张,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第55页
        5.2.3 降低土地能源消耗,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第55-56页
        5.2.4 科学配置林地功能,实现经济生态共赢第56页
        5.2.5 合理规划牧地利用,全方位保护牧草地第56-57页
        5.2.6 维持现有水域面积,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8-59页
    6.2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附录第64-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河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农用地流转价格评估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