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概念界定及分析 | 第18-20页 |
2.1.1 保障性住房 | 第18页 |
2.1.2 共有产权 | 第18-20页 |
2.1.3 租改售 | 第20页 |
2.2 理论基础及分析 | 第20-23页 |
2.2.1 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 第21页 |
2.2.3 福利经济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现状 | 第23-26页 |
3.1 出租型保障性住房现状 | 第23-25页 |
3.1.1 廉租房现状 | 第23-24页 |
3.1.2 公租房现状 | 第24-25页 |
3.2 出售型保障性住房现状 | 第25-26页 |
3.2.1 限价商品房现状 | 第25页 |
3.2.2 经济适用房现状 | 第25-26页 |
第4章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引入及对其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38页 |
4.1 问卷调查 | 第26-30页 |
4.1.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4.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4.2 德阳市现有保障性住房制度和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4.2.1 保障方式单一 | 第30页 |
4.2.2 运行管理困难 | 第30-31页 |
4.2.3 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产权的诉求得不到满足 | 第31-32页 |
4.2.4 政府资金压力大 | 第32-33页 |
4.3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引入及意义 | 第33-35页 |
4.3.1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的引入 | 第33页 |
4.3.2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引入共有产权制度的意义 | 第33-35页 |
4.4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引入共有产权制度及对其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5-38页 |
4.4.1 必要性 | 第35-36页 |
4.4.2 可行性 | 第36-38页 |
第5章 可供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设计借鉴的经验 | 第38-46页 |
5.1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试点城市经验 | 第38-44页 |
5.1.1 淮安市经验 | 第38-40页 |
5.1.2 上海市经验 | 第40-42页 |
5.1.3 北京市经验 | 第42-43页 |
5.1.4 黄石市经验 | 第43-44页 |
5.2 共有产权试点城市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44-46页 |
5.2.1 严格准入和退出 | 第44页 |
5.2.2 合理定价 | 第44-45页 |
5.2.3 灵活设定产权份额 | 第45-46页 |
第6章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设计 | 第46-57页 |
6.1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设计原则 | 第46-48页 |
6.1.1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准入原则 | 第46页 |
6.1.2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定价原则 | 第46-47页 |
6.1.3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产权份额设定原则 | 第47页 |
6.1.4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退出原则 | 第47-48页 |
6.2 德阳市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制度设计 | 第48-57页 |
6.2.1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准入设计 | 第48-51页 |
6.2.2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价格设计 | 第51-54页 |
6.2.3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份额设计 | 第54页 |
6.2.4 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退出设计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