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 1.2.1 国内外轴承表面织构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外轴承-转子系统振动的动力学及主动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 2 表面织构对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润滑性能影响 | 第13-31页 |
| 2.1 引言 | 第13页 |
| 2.2 织构化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几何模型 | 第13-14页 |
| 2.3 织构化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的润滑控制方程 | 第14-16页 |
| 2.4 织构化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 第16-19页 |
| 2.4.1 织构化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瓦块油膜力的计算 | 第16-18页 |
| 2.4.2 织构化组合轴承油膜力的组装及承载力和摩擦力的计算 | 第18-19页 |
| 2.5 表面织构对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分析 | 第19-29页 |
| 2.5.1 球形和圆柱形织构参数对组合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 第19-23页 |
| 2.5.2 可倾瓦2球形织构参数对组合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 第23-26页 |
| 2.5.3 可倾瓦均织构球形织构参数对组合轴承承载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 第26-29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 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织构参数优化 | 第31-43页 |
| 3.1 引言 | 第31页 |
| 3.2 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的织构参数优化过程 | 第31-37页 |
| 3.2.1 优化方法 | 第31-32页 |
| 3.2.2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32-35页 |
| 3.2.3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 3.3 织构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4 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 | 第43-53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基于有限差分法求解非线性油膜力 | 第43-46页 |
| 4.2.1 Reynolds方程的差分形式及解法 | 第43-46页 |
| 4.2.2 油膜力的计算 | 第46页 |
| 4.3 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第46-48页 |
| 4.4 数值算例 | 第48-51页 |
| 4.4.1 系统参数对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转子系统的影响 | 第48-50页 |
| 4.4.2 固定瓦-可倾瓦组合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50-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5 组合轴承主动润滑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53-69页 |
| 5.1 引言 | 第53页 |
| 5.2 主动润滑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3-61页 |
| 5.2.1 主动润滑组合轴承的油膜厚度 | 第54-57页 |
| 5.2.2 主动润滑组合轴承的油膜力求解 | 第57-61页 |
| 5.3 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61-63页 |
| 5.3.1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61-62页 |
| 5.3.2 主动润滑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 第62-63页 |
| 5.4 转子系统控制的求解过程 | 第63页 |
| 5.5 数值算例及结果 | 第63-68页 |
| 5.5.1 主动润滑组合轴承油膜压力分布 | 第63-65页 |
| 5.5.2 预负荷系数和输油压力对油膜力的影响分析 | 第65页 |
| 5.5.3 主动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 | 第65-6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6.1 全文结论 | 第69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