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婚礼消费仪式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2.1 仪式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1 仪式 | 第13-18页 |
2.1.2 消费仪式 | 第18-21页 |
2.2 婚礼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2.2.1 婚礼 | 第21-23页 |
2.2.2 婚礼仪式变迁 | 第23-24页 |
2.2.3 婚礼消费仪式 | 第24-25页 |
2.3 物质主义 | 第25-26页 |
2.4 文化混搭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 第28-31页 |
3.1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 第28-31页 |
3.1.1 持续比较和理论抽样 | 第28-29页 |
3.1.2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图 | 第29-31页 |
3.2 本文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 | 第31页 |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编码过程 | 第31-58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2 建国后婚礼消费仪式中婚礼用品的变迁 | 第32-49页 |
4.2.1 婚礼消费仪式的主要构成要素 | 第32页 |
4.2.2 婚礼形式的变迁 | 第32-34页 |
4.2.3 彩礼的变迁 | 第34-38页 |
4.2.4 迎亲工具的变迁 | 第38-40页 |
4.2.5 婚纱照的变迁 | 第40-43页 |
4.2.6 喜糖的变迁 | 第43-46页 |
4.2.7 婚宴的变迁 | 第46-47页 |
4.2.8 喜字的变迁 | 第47-49页 |
4.3 范畴提炼和模型建构 | 第49-58页 |
4.3.1 开放式编码 | 第49-54页 |
4.3.2 主轴编码 | 第54-56页 |
4.3.3 选择性编码 | 第56-57页 |
4.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不足 | 第58-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62页 |
5.1.1 物质主义 | 第58-60页 |
5.1.2 文化混搭 | 第60-61页 |
5.1.3 现代化 | 第61页 |
5.1.4 家庭 | 第61-62页 |
5.1.5 幸福感 | 第62页 |
5.2 研究局限与研究建议 | 第62-64页 |
5.2.1 研究局限 | 第62-63页 |
5.2.2 研究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