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各种电影、电视:按内容分论文--新闻片、纪录片、文献片论文

自然地理类纪录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一、引言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境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创新之处第18-19页
    1.5 研究样本的选择第19-20页
二、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阐述第20-24页
    2.1 国家形象的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国家形象的基本定义第20页
        2.1.2 国家形象的塑造第20-21页
    2.2 自然地理类纪录片与塑造国家形象的关系第21-24页
        2.2.1 可行性第21-22页
        2.2.2 必要性第22页
        2.2.3 紧迫性第22-24页
三、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探究第24-59页
    3.1 国家形象的内涵要素第24页
    3.2 各时期国家形象塑造探究第24-56页
        3.2.1 1958 年——1977 年:政治化纪录片时期第25-30页
        3.2.2 1978 年——1999 年:人文化纪录片时期第30-38页
        3.2.3 2000 年——2017 年:社会化纪录片时期第38-56页
    3.3 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不足分析第56-59页
        3.3.1 数量少,局限“热门”地理资源第56-57页
        3.3.2 会讲故事,难讲好中国故事第57页
        3.3.3 市场化程度小,忽略品牌建设第57-58页
        3.3.4 播映平台少,传播影响力受限第58-59页
四、我国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分析第59-64页
    4.1 鲜明的中国符号表现第59-60页
    4.2 致力于传播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精髓第60页
    4.3 人性化叙事塑造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第60-61页
    4.4 市场化传播,打造中国“自然地理”品牌第61-62页
    4.5 构建立体化的对外传播网,助力中国形象面向世界第62-64页
        4.5.1 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力作用第62页
        4.5.2 充分利用新媒体,延伸传播范围第62页
        4.5.3 参与国内外纪录片节、展览以及市场交易等大型活动第62-63页
        4.5.4 积极推进中外合拍中国自然地理类题材纪录片第63-64页
五、结语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常德丝弦语言特色及唱腔特点的探究
下一篇:奥芬巴赫歌剧咏叹调《林中小鸟》的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