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2页
        1.2.1 高产玉米品种的研究第10-11页
        1.2.2 密度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1页
        1.2.3 密度对玉米光合特征的影响第11页
        1.2.4 密度对玉米干物质储存与产量的影响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4-16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第14页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14-15页
        2.2.1 株高和穗位第14页
        2.2.2 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第14页
        2.2.3 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第14页
        2.2.4 茎秆强度第14页
        2.2.5 生物量第14-15页
        2.2.6 穗部性状、单株生产力完成度和产量第15页
    2.3 数据处理第15-16页
第三章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品种生长指标的影响第16-21页
    3.1 不同密度下不同耐密性的夏玉米品种生育期的变化第16页
    3.2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耐密性的夏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的影响第16-18页
    3.3 密度对不同耐密性的夏玉米品种茎秆强度的影响第18-21页
第四章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光合特征的影响第21-29页
    4.1 不同生态地区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个体叶面积的影响第21-24页
        4.1.1 杨凌生态区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个体叶面积的影响第21-22页
        4.1.2 长武生态区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个体叶面积的影响第22-24页
    4.2 不同生态地区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第24-27页
        4.2.1 杨凌生态区不同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第25-26页
        4.2.2 长武生态区不同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第26-27页
    4.3 不同生态区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SPAD的影响第27-29页
        4.3.1 在杨凌生态区不同夏玉米SPAD的影响第27-28页
        4.3.2 在长武生态区不同夏玉米SPAD的影响第28-29页
第五章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影响第29-46页
    5.1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个体干物质存蓄量的影响第29-31页
        5.1.1 杨凌生态区玉米品种个体干物质存蓄量的影响第29-30页
        5.1.2 长武生态区玉米品种个体干物质存蓄量的影响第30-31页
    5.2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生长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第31-38页
        5.2.1 在杨凌生态区不同玉米品种花粒期干物质的分配第32-35页
        5.2.2 在长武生态区不同玉米品种花粒期干物质的分配第35-38页
    5.3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8-41页
        5.3.1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9-41页
    5.4 不同种植密度下对不同品种夏玉米空杆率的影响第41-42页
    5.5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个体产量及其生产才能完成度的影响第42-43页
    5.6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个体产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第43-44页
    5.7 不同生态区密度对不同品种夏玉米小区实际产出与单株生产力完成度的回归分析第44-46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6-50页
    6.1 讨论第46-47页
        6.1.1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6页
        6.1.2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光合特征的影响第46-47页
    6.2 不同生态区不同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夏玉米干物质储存与产量的影响第47-48页
    6.3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个青贮玉米品种在关中地区的适应性及品质研究
下一篇: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