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ptC的结构特征 | 第9-10页 |
1.2 包含ptC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13-19页 |
2.1 Schrodinger方程 | 第13-14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4-16页 |
2.2.1 Thomas-Fermi模型 | 第14-15页 |
2.2.2 Thomas-Fermi-Dirac模型 | 第15页 |
2.2.3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15页 |
2.2.4 Kohn-Sham方程 | 第15-16页 |
2.3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 第16-17页 |
2.4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17-18页 |
2.5 量子化学计算软件 | 第18-19页 |
2.5.1 Gaussuan09程序软件包简介 | 第18页 |
2.5.2 AIM2000程序软件包简介 | 第18-19页 |
第3章 包含ptC的第VIB族过渡金属环状配合物 | 第19-37页 |
3.1 引言 | 第19-21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5页 |
3.3.1 配合物M(OMe)_3η~3-R的结构和稳定性 | 第21-25页 |
3.3.2 配合物M(OMe)_3η~3-R的NBO分析 | 第25-30页 |
3.3.3 配合物M(OMe)_3η~3-R的AIM分析 | 第30-33页 |
3.3.4 配合物M(OMe)_3η~3-R的芳香性及电子光谱性质 | 第33-35页 |
3.3.5 配合物M(OMe)_3η~3-R的的热力学性质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功能化的NHC和2BT与Ag和Au配位形成多元大环配合物 | 第37-57页 |
4.1 引言 | 第37-39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5页 |
4.3.1 多元大环配合物最稳定结构的寻找 | 第39-47页 |
4.3.2 多元大环配合物的最稳定结构分析 | 第47-52页 |
4.3.3 多元大环配合物最稳定结构的化学键性质分析 | 第52-53页 |
4.3.4 多元大环配合物最稳定结构的芳香性分析 | 第53-54页 |
4.3.5 多元大环配合物最稳定结构的电子光谱性质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