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第二章 水稻MAGIC群体氮高效利用和耐低氮有利基因挖掘 | 第16-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1.1 MAGIC群体的构建 | 第16页 |
1.2 氮高效利用和耐低氮试验地的选择 | 第16-18页 |
1.3 氮高效利用和耐低氮表型考察 | 第18-20页 |
1.4 SNP基因分型 | 第20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34页 |
2.1 MAGIC群体在不同氮素条件的表现 | 第20-21页 |
2.2 水稻MAGIC群体在不同氮素条件下的QTL定位 | 第21-23页 |
2.3 氮利用效率的主效QTL qNGY6的单倍型分析 | 第23页 |
2.4 在低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筛选的优势株系 | 第23-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4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黄华占背景的IB群体氮高效利用和耐低氮有利基因挖掘 | 第37-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1.1 IB群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1.2 氮高效利用和耐低氮试验地的选择 | 第38页 |
1.3 耐低氮表型考察 | 第38-39页 |
1.4 基因型 | 第39页 |
1.5 关联分析与QTL定位 | 第39页 |
1.6 开发KASP SNP标记聚合耐低氮优异基因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2.1 黄华占与IB群体在LN和NN条件下的表现 | 第39-40页 |
2.2 耐低氮相关QTL的关联分析定位 | 第40-41页 |
2.3 千粒重相关QTL qTGW2-1的精细定位 | 第41-46页 |
2.4 重要耐低氮QTL的验证 | 第46页 |
2.5 耐低氮相关QTL的聚合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4 结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黄华占导入系孕穗期耐冷有利基因挖掘与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 | 第52-57页 |
1 孕穗期耐冷主效QTL qCT-3-2~((?)HZ)的定位与精细定位 | 第52-54页 |
2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在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 | 第65-67页 |
发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第65-66页 |
承担课题 | 第66-67页 |
永久性通讯地址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