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学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相关概念综述第17-25页
        1.3.1 城市中心区域第17-18页
        1.3.2 城市中心区域的构成第18-20页
        1.3.3 美学的发展第20-21页
        1.3.4 城市美学概论第21-23页
        1.3.5 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关概述第23-25页
    1.4 论文框架第25-26页
    1.5 研究的方法第26-28页
        1.5.1 归纳法第26页
        1.5.2 演绎法第26-27页
        1.5.3 实地调查法第27页
        1.5.4 文献法第27-28页
第2章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学研究对象及问题第28-44页
    2.1 我国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分析第28-31页
    2.2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学的分析第31-37页
        2.2.1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学的定义第31页
        2.2.2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学的主要特质第31-34页
        2.2.3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第34-37页
    2.3 我国当前城市空间形态所遇到的问题第37-41页
        2.3.1 “面子工程”使城市发生了改变第37-38页
        2.3.2 不假思索的简单复制“美”第38-39页
        2.3.3 盲目攀比,不求实际的“美”第39-41页
    2.4 当前城市空间形态“美”缺失的根源所在第41-43页
        2.4.1 政府全权主导,市民参与较少第41页
        2.4.2 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美”的保护发展第41-42页
        2.4.3 大众审美的趋同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形式美的探索——以香港、上海为例第44-62页
    3.1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形式美元素的探索与确定第44-45页
    3.2 香港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的要素第45-53页
        3.2.1 香港的城市街道第46-47页
        3.2.2 香港的城市节点第47-49页
        3.2.3 香港的城市边界第49-51页
        3.2.4 香港的城市标志第51-53页
    3.3 上海城市空间形态“美”的要素第53-61页
        3.3.1 上海城市街道第53-56页
        3.3.2 上海的城市节点第56-58页
        3.3.3 上海的城市边界第58-59页
        3.3.4 上海的城市标志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城市中心空间形态形式美要素分析第62-78页
    4.1 城市路径——街道第62-67页
        4.1.1 传统城市肌理的街道尺度第62-63页
        4.1.2 城市中心区域街道的美学尺度第63-67页
    4.2 城市边界——天际线第67-70页
        4.2.1 天际线的是城市美的定义第67-68页
        4.2.2 城市中心区域天际线的美学特性第68-70页
    4.3 城市节点——中心区域空间尺度第70-73页
        4.3.1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要点第71-72页
        4.3.2 城市中心广场的人性化美学尺度第72-73页
    4.4 城市标志物——建筑形态控制第73-77页
        4.4.1 中心区域建筑的体量第73-75页
        4.4.2 中心区域建筑的模式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的类型和原则第78-92页
    5.1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的两种类型第78-83页
        5.1.1 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域第79-81页
        5.1.2 低容积率、低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域第81-83页
    5.2 城市中心区域的形态美第83-89页
        5.2.1 整体的协调统一的美第83-85页
        5.2.2 建筑的节奏美第85-86页
        5.2.3 区域内形态稳定和平衡的美第86-89页
    5.3 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美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的美学中的精神美第92-110页
    6.1 城市中心区域的文化“美”第93-94页
    6.2 香港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内在文化第94-99页
        6.2.1 香港的“大城市规模、小城市文化”第94-97页
        6.2.2 上海的海派文化第97-99页
    6.3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第99-104页
        6.3.1 城市文化是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的内在基础第100-101页
        6.3.2 城市文化为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的发展指明的方向第101-103页
        6.3.3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也会反映出城市文化第103-104页
    6.4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美”的文化探究第104-109页
        6.4.1 “天人合一”中的思想第105-107页
        6.4.2 空间形态中礼制思想运用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7章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的美学规律研究第110-122页
    7.1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审美观的研究第110-114页
        7.1.1 我国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的审美观念第111-113页
        7.1.2 对于城市中心区域审美的内涵第113-114页
    7.2 城市中心区域空间形态的美学规律第114-122页
        7.2.1 多样性的统一第114-117页
        7.2.2 形式美与精神美的结合第117-118页
        7.2.3 虚实结合,张弛有度第118-120页
        7.2.4 以人为本的尺度第120-122页
结论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质砂微结构特征与力学特性的耦合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新型节能建材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