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4-23页 |
1.1 花青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14-16页 |
1.1.1 花青素的结构 | 第14-15页 |
1.1.2 花青素性质 | 第15-16页 |
1.2 花青素萃取和抗氧化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花青素萃取工艺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2 花青素抗氧化性的研究 | 第18页 |
1.3 微波加热对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1 微波加热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19页 |
1.3.2 微波加热对酚类物质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19页 |
1.4 花青素稳定性及其品质保护的研究 | 第19-21页 |
1.4.1 花青素稳定性的研究 | 第19-21页 |
1.4.2 提高花青素稳定性的研究 | 第21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花青素抗氧化性与其含量和微波萃取条件的关系研究 | 第23-33页 |
2.1 材料和设备 | 第23-24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花青素萃取率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2 热浸提萃取对照试验 | 第25页 |
2.2.3 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25页 |
2.3 动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2.4 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 第26页 |
2.5 结果和讨论 | 第26-32页 |
2.5.1 萃取温度和时间对花青素萃取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2.5.2 萃取温度和时间对花青素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3 萃取液花青素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2.5.4 不同提取方式对蓝莓花青素萃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5.5 不同提取方式对花青素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微波萃取对蓝莓花青素组分和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33-42页 |
3.1 材料和设备 | 第33-34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3.2.1 蓝莓花青素萃取方法 | 第34页 |
3.2.2 花青素酸化水解 | 第34-35页 |
3.2.3 高效液相分析 | 第35页 |
3.2.4 圆二色谱测试分析 | 第35页 |
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3.4.1 模拟微波场温度变化 | 第37-38页 |
3.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8-40页 |
3.4.3 圆二色谱分析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柠檬酸保护花青素的微波辅助萃取工艺研究 | 第42-62页 |
4.1 材料和设备 | 第42-43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1 微波辅助萃取蓝莓花青素 | 第43页 |
4.2.2 花青素萃取率的测定 | 第43页 |
4.2.3 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43页 |
4.2.4 花青素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43-44页 |
4.3 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 第4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4-60页 |
4.4.1 花青素萃取率的方差分析和回归模型 | 第44-46页 |
4.4.2 各试验因素对蓝莓花青素萃取率的交互影响 | 第46-50页 |
4.4.3 花青素自由基清除率的方差分析和回归模型 | 第50-51页 |
4.4.4 各试验因素对花青素自由基清除率的交互影响 | 第51-55页 |
4.4.5 花青素总抗氧化能力的方差分析和回归模型 | 第55-56页 |
4.4.6 各试验因素对花青素总抗氧化能力的交互影响 | 第56-60页 |
4.5 工艺参数的优化与验证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62页 |
5.3 不足与完善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