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蒂芬·茨威格的女性伦理观及其艺术呈现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三、本文的创新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茨威格女性伦理观的内涵 | 第18-24页 |
第一节 何谓“女性伦理观” | 第18-21页 |
一、前人对“女性伦理”的讨论 | 第18-19页 |
二、本文中“女性伦理”的界定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茨威格的女性伦理观 | 第21-24页 |
一、自我意识中的情欲与道德 | 第21-22页 |
二、恋爱婚姻中的自尊与依赖 | 第22页 |
三、人际关系中的仁爱与牺牲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茨威格女性伦理观的内在矛盾 | 第24-35页 |
第一节 释放情欲与升华情欲的矛盾 | 第24-27页 |
一、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的冲突 | 第24-25页 |
二、对女性情欲的肯定 | 第25-26页 |
三、对女性情欲的升华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自主自尊与依赖男性的矛盾 | 第27-31页 |
一、对两性伦理关系的探讨 | 第28-29页 |
二、对女性自主自尊的褒扬 | 第29-30页 |
三、对女性依赖男性的默许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无私付出与徒劳无果的矛盾 | 第31-35页 |
一、对女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探讨 | 第31-32页 |
二、对女性无私付出的讴歌 | 第32-33页 |
三、对女性徒劳无果的哀叹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茨威格的女性伦理观的艺术呈现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女性叙事权威的建构与解构 | 第35-39页 |
一、女性叙事权威的建构 | 第35-37页 |
二、女性叙事权威的解构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非叙事性话语 | 第39-43页 |
一、公开的评论 | 第39-41页 |
二、隐蔽的评论 | 第41-43页 |
第三节 人物与环境设置 | 第43-48页 |
一、人物的典型性 | 第43-45页 |
二、双重环境设置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茨威格女性伦理观形成的原因 | 第48-55页 |
第一节 茨威格生活的时代背景 | 第48-51页 |
一、世纪之交的生活环境 | 第48-49页 |
二、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 第49-50页 |
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茨威格的个人经历 | 第51-55页 |
一、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 | 第51-52页 |
二、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婚姻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