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造林学、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造林技术论文

兴和县公益林造林技术与生态效益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4页
        1.3.1 森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8-9页
        1.3.2 森林效益计量评价模型第9-11页
        1.3.3 公益林效益研究概况第11-14页
2 项目区概况第14-18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4-16页
        2.1.1 地理位置第14-15页
        2.1.2 地形地貌第15页
        2.1.3 土壤及植被条件第15-16页
        2.1.4 气候条件第16页
        2.1.5 水文第16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16-17页
    2.3 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2.3.1 风蚀沙化严重第17页
        2.3.2 水土流失严重第17页
        2.3.3 植被盖度低第17-18页
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8-20页
    3.1 研究内容第18页
    3.2 研究方法第18-20页
4. 立地类型划分第20-24页
    4.1 立地类型划分原则、依据和标准第20页
    4.2 立地分类的原则第20页
    4.3 立地类型划分依据及标准第20-21页
    4.4 立地类型划分第21-24页
5. 公益林造林技术评价第24-38页
    5.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5.2 结果与评价第25-37页
        5.2.1 2008年造林设计及评价第25-28页
        5.2.2 2009年造林设计及评价第28-31页
        5.2.3 2010年造林设计及评价第31-33页
        5.2.4 2011年造林设计及评价第33-35页
        5.2.5 2012年造林设计及评价第35-37页
    5.3 总评第37-38页
6. 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第38-50页
    6.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9-41页
        6.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39页
        6.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9-41页
    6.2 生态效益评价计算方法与过程第41-49页
        6.2.1. 涵养水源效益第41-43页
        6.2.2 水土保持效益第43-45页
        6.2.3 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效益第45-46页
        6.2.4 改善大气质量效益第46-47页
        6.2.5 森林消除噪声效益第47页
        6.2.6 森林防护效益第47-48页
        6.2.7 森林野生生物保护效益第48页
        6.2.8 改善小气候效益第48-49页
    6.3 小结第49-50页
7 结论与讨论第50-54页
    7.1 结论第50-52页
        7.1.1 立地类型划分第50页
        7.1.2 造林技术评价第50页
        7.1.3 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50-51页
        7.1.4 生态效益评价结果第51-52页
    7.2 讨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个人简介第58-60页
导师简介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冠果花蕾期和盛花期花性状多尺度分析
下一篇:笃斯越橘快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