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竞争、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 | 第12-13页 |
2.1.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 | 第13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2.3 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评析 | 第17-18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 | 第18-23页 |
3.1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18-20页 |
3.1.1 国家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 | 第18-19页 |
3.1.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 | 第19-20页 |
3.2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0-23页 |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0-21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23页 |
第4章 中外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历程 | 第23-30页 |
4.1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意义与历史进程 | 第23-27页 |
4.1.1 国际化经营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意义 | 第23-24页 |
4.1.2 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历程 | 第24-27页 |
4.2 美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历程 | 第27-28页 |
4.3 欧洲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历程 | 第28-30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 第30-49页 |
5.1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0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5.3 评价方法及模型选择 | 第31-33页 |
5.3.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5.3.2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 第32页 |
5.3.3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 第32-33页 |
5.4 因子分析过程 | 第33-39页 |
5.4.1 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 | 第33页 |
5.4.2 公因子方差 | 第33-34页 |
5.4.3 因子的命名 | 第34-36页 |
5.4.4 计算因子得分 | 第36-39页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5.5.1 对规模因子的分析 | 第39-41页 |
5.5.2 对利润因子的分析 | 第41-44页 |
5.5.3 对增长因子的分析 | 第44-45页 |
5.5.4 对稳健因子的分析 | 第45-48页 |
5.5.5 结论 | 第48-49页 |
第6章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49-55页 |
6.1 进行制度创新以打造适合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环境 | 第49-50页 |
6.1.1 实现产权多元化 | 第49页 |
6.1.2 健全组织结构 | 第49-50页 |
6.2 进行业务创新以打破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 | 第50-51页 |
6.3 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银行经营运行效率 | 第51-52页 |
6.4 进行服务创新以发展新客户 | 第52页 |
6.5 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6.6 打造商业银行盈利与扩张的坚实后盾 | 第53-54页 |
6.7 加快国际化经营进程并打造国际银行品牌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