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铁催化剂在 C-C 键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 第11-15页 |
1.2.1 格氏试剂参与的反应 | 第12-13页 |
1.2.2 氧化偶联反应 | 第13-14页 |
1.2.3 卤代烷与芳环的偶联反应 | 第14-15页 |
1.2.4 醇与炔的偶联反应 | 第15页 |
1.2.5 苯硼酸与苯的偶联反应 | 第15页 |
1.3 过渡金属催化的 C-H 活化反应机理 | 第15-17页 |
1.4 单电子转移在交叉偶联反应(CDC)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1 sp~3-sp 的 CDC 反应 | 第17页 |
1.4.2 sp~3-sp~2的 CDC 反应 | 第17页 |
1.4.3 sp~3-sp~3的 CDC 反应 | 第17-18页 |
1.5 论文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20-31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 第21-23页 |
2.2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3-27页 |
2.2.1 闭壳层分子的 HFR 方程 | 第23-25页 |
2.2.2 开壳层分子的 HFR 方程 | 第25-27页 |
2.3 PCM 溶剂模型 | 第27页 |
2.4 基组的选择 | 第27-29页 |
2.5 内禀反应坐标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三氯化铁催化的烯烃和醇交叉偶合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33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33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3-40页 |
3.3.1 底物-催化剂复合物的形成和 C(sp~3)–H 活化 | 第34-38页 |
3.3.2 自由基加成形成新的 C(sp~3)–C(sp~3)键 | 第38页 |
3.3.3 氢转移 | 第38-39页 |
3.3.4 不同计算水平下相对能量的对比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铁催化的烯烃和醇偶合反应形成烯烃-理论研究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43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43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3-50页 |
4.3.1 三氯化铁催化的 1-(4-甲基苯基)-1-乙醇与苯乙烯烯烃合成反应的计算结果 | 第43-49页 |
4.3.1.1 催化脱水 | 第45-47页 |
4.3.1.2 亲电加成和质子转移 | 第47-49页 |
4.3.2 二氯甲烷溶液中氯化亚铁催化的该烯烃合成反应的计算结果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9页 |
第一章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第二章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第四章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