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裂隙岩体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DDARF的计算原理介绍 | 第19-29页 |
2.1 随机节理网络的自动生成 | 第19-22页 |
2.2 三角形块体单元的自动生成 | 第22-27页 |
2.3 模拟材料的不均匀性 | 第27-28页 |
2.4 块体边界开裂的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DDARF方法模拟剪切试验 | 第29-47页 |
3.1 采用DDARF方法模拟剪切试验与模型试验的对比 | 第29-33页 |
3.1.1 模型试验概况 | 第29-30页 |
3.1.2 DDARF中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1.3 计算结果 | 第31-33页 |
3.2 采用DDARF方法模拟不同轴压下试件的剪切试验 | 第33-36页 |
3.2.1 不同轴压下模型的起裂应力值和峰值剪切强度 | 第33-35页 |
3.2.2 包络线方程 | 第35-36页 |
3.3 采用DDARF方法模拟雁行排列节理试件的剪切试验 | 第36-46页 |
3.3.1 雁行节理错距对试件峰值剪切强度的影响 | 第36-41页 |
3.3.2 雁行节理间距对试件峰值剪切强度的影响 | 第41-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采用DDARF方法模拟锚固效应 | 第47-58页 |
4.1 DDARF方法模拟单根锚杆在不同位置的锚固效应 | 第47-55页 |
4.1.1 模型试验背景 | 第47-48页 |
4.1.2 DDARF中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4.1.3 模型的典型破坏形式 | 第50-52页 |
4.1.4 应力应变曲线与强度分析 | 第52-55页 |
4.2 不同布局的两根锚杆锚固效应 | 第55-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大岗山水电站某边坡开挖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58-7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8-60页 |
5.2 采用DDARF方法对含有多组随机节理的边坡的开挖计算 | 第60-64页 |
5.2.1 随机节理生成 | 第60-61页 |
5.2.2 DDARF中边坡的建模与开挖计算 | 第61-62页 |
5.2.3 超载试验 | 第62-64页 |
5.3 采用DDARF方法对含有两组有序节理的边坡开挖计算 | 第64-67页 |
5.3.1 DDARF中边坡的建模与开挖计算 | 第65-66页 |
5.3.2 超载试验 | 第66-67页 |
5.4 采用DDARF方法对假想的完整岩体边坡进行超载试验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79-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