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十二烷基硫酸囊泡、蛋黄卵磷脂质体的原始细胞膜模型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3页 |
1.1 原始细胞膜 | 第12-16页 |
1.2 原始细胞膜模型 | 第16-24页 |
1.2.1 脂质体模型 | 第16-17页 |
1.2.2 脂肪酸囊泡模型 | 第17-19页 |
1.2.3 无机纳米颗粒团聚物模型 | 第19-22页 |
1.2.4 团聚体液滴模型 | 第22-24页 |
1.2.5 油滴模型 | 第24页 |
1.3 原始细胞生物膜特性 | 第24-31页 |
1.3.1 选择渗透性 | 第25-26页 |
1.3.2 快速交换性 | 第26-28页 |
1.3.3 自复制能力 | 第28-31页 |
1.3.4 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 | 第31页 |
1.4 粘土矿物 | 第31-36页 |
1.5 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第二章 蛋黄卵磷脂质体与LDHs的相互作用 | 第43-6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44-49页 |
2.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4-45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2.1.3 分析测试 | 第47-4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9-63页 |
2.2.1 脂质体 | 第49-52页 |
2.2.2 LDHs | 第52-56页 |
2.2.3 脂质体对荧光染料分子的渗透性 | 第56-57页 |
2.2.4 脂质体与LDHs-100的相互作用 | 第57-60页 |
2.2.5 脂质体与LDHs-500的相互作用 | 第60-62页 |
2.2.6 脂质体与LDHs混合体系的稳定性 | 第62-63页 |
2.2.7 脂质体与LDHs相互作用机理 | 第63页 |
2.3 本章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第三章 十二烷基硫酸囊泡的形成及其原始生物膜特性 | 第69-8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9-74页 |
3.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69-7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70-72页 |
3.1.3 分析测试 | 第72-7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74-84页 |
3.2.1 DHS囊泡的自发形成 | 第74-75页 |
3.2.2 DHS在水溶液中的相行为 | 第75-78页 |
3.2.3 DHS囊泡的形成机理 | 第78-80页 |
3.2.4 DHS囊泡的原始生物膜特性 | 第80-8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本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4-9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