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界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9-11页
        一、国外研究状况第9-10页
        二、国内研究状况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思路第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2-13页
第一章 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理论基础第13-24页
    第一节 公众人物的概念及学理分类第13-15页
        一、公众人物的概念第13页
        二、公众人物的学理分类第13-15页
    第二节 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第15-17页
        一、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概念第15-16页
        二、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的适用范围第16-17页
    第三节 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承担容忍义务的原因分析第17-24页
        一、满足公众合理兴趣的需要第17-18页
        二、新闻媒体监督公众人物的需要第18-20页
        三、保护公众言论自由的需要第20-21页
        四、平衡诉讼双方权益的需要第21-22页
        五、公众人物谋求公众关注的需要第22-24页
第二章 我国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现状及问题第24-38页
    第一节 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立法现状及问题第24-25页
    第二节 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司法实践现状及问题第25-38页
        一、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司法实践现状第25-33页
        二、司法实践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中存在的问题第33-38页
第三章 国外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借鉴研究第38-42页
    第一节 美国关于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理论与实践第38-39页
    第二节 德国关于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理论与实践第39-40页
    第三节 两国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借鉴意义第40-42页
第四章 人格权领域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合理化建议第42-55页
    第一节 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路径第42-43页
    第二节 公众人物的界定第43-45页
        一、以知名度大小确定公众人物与非公众人物的界限第43-44页
        二、采取概括加列举的方式界定公众人物第44-45页
    第三节 公众人物容忍义务限度的界定第45-52页
        一、公众人物容忍义务限度界定的原则第45-50页
        二、公众人物容忍义务限度界定的具体规则第50-52页
    第四节 公众人物容忍义务界定的立法建议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成员撤销权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