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LED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1.2 白光LED的构造与原理 | 第12-14页 |
1.2.1 发光二极管(LED)的构造 | 第12-13页 |
1.2.2 合成白光LED的方法 | 第13-14页 |
1.3 交流LED的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1.3.1 交流LED的提出 | 第14-15页 |
1.3.2 交流LED的频闪问题 | 第15页 |
1.3.3 频闪的解决方案 | 第15-16页 |
1.4 交流LED用余辉荧光粉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样品制备与表征方法 | 第19-23页 |
2.1 样品制备 | 第19-20页 |
2.1.1 样品原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19页 |
2.1.2 样品合成过程 | 第19-20页 |
2.2 样品表征手段 | 第20-23页 |
2.2.1 晶体结构表征 | 第20页 |
2.2.2 光谱与量子效率测试 | 第20页 |
2.2.3 余辉衰减测试 | 第20页 |
2.2.4 荧光寿命测试 | 第20-21页 |
2.2.5 热稳定性测试 | 第21页 |
2.2.6 热释光谱测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交流LED用Gd_3Al_2Ga_3O_(12):Ce~(3+)黄色余辉荧光粉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23-37页 |
3.1 Gd_(2.97)Al_2Ga_3O_(12):3%Ce~(3+)(GAGG:3%Ce~(3+))荧光粉制备与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3.1.1 样品GAGG:3%Ce~(3+)的制备 | 第24页 |
3.1.2 样品GAGG:3%Ce~(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3.2 GAGG:3%Ce~(3+)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 第26-29页 |
3.2.1 GAGG:3%Ce~(3+)光谱特性 | 第26-28页 |
3.2.2 GAGG:3%Ce~(3+)的量子效率 | 第28页 |
3.2.3 GAGG:3%Ce~(3+)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8-29页 |
3.3 GAGG:3%Ce~(3+)荧光粉的余辉特性 | 第29-32页 |
3.3.1 GAGG:3%Ce~(3+)余辉照片与光谱 | 第29-30页 |
3.3.2 GAGG:3%Ce~(3+)余辉衰减曲线 | 第30-32页 |
3.4 GAGG:3%Ce~(3+)荧光粉的热释(TL)性质 | 第32-33页 |
3.5 GAGG:3%Ce~(3+)荧光粉的荧光衰减 | 第33-35页 |
3.6 GAGG:3%Ce~(3+)荧光粉的热稳定性质 | 第35-3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不同烧结工艺对交流LED用Gd_3Al_2Ga_3O_(12):Ce~(3+)黄色余辉荧光粉发光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7-47页 |
4.1 GAGG:Ce~(3+)余辉荧光粉的合成条件 | 第37-38页 |
4.2 不同合成条件下GAGG:Ce~(3+)的发光特性 | 第38-40页 |
4.2.1 不同合成条件下GAGG:Ce~(3+)的发光强度 | 第38-39页 |
4.2.2 不同合成条件下GAGG:Ce~(3+)光谱特性与量子效率 | 第39-40页 |
4.3 GAGG:Ce~(3+)晶体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 | 第40-42页 |
4.4 不同合成条件下GAGG:Ce~(3+)的余辉性能 | 第42-45页 |
4.4.1 GAGG:Ce~(3+)的余辉光谱及余辉衰减 | 第42-43页 |
4.4.2 GAGG:Ce~(3+)的余辉发光及热释光性能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Ce~(3+)浓度及Dy~(3+)的掺杂对Gd_3Al_2Ga_3O_(12):Ce~(3+)发光及余辉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7-55页 |
5.1 样品的制备 | 第47页 |
5.2 不同Ce~(3+)浓度的光谱及量子效率 | 第47-49页 |
5.3 Dy~(3+)掺杂的GAGG:8%Ce~(3+)的物相分析 | 第49页 |
5.4 Dy~(3+)掺杂的GAGG:8%Ce~(3+)的光谱性质与余辉衰减 | 第49-51页 |
5.5 AC-LED性能 | 第51-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