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27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1-12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1页 |
1.2 主要实验药品 | 第11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1-12页 |
1.4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2页 |
2 造模及干预方法 | 第12-26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2页 |
2.2 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 | 第12-13页 |
2.3 大鼠动情周期观察 | 第13-14页 |
2.4 干预方法 | 第14-15页 |
2.5 样本采集 | 第15页 |
2.6 指标检测方法 | 第15-25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3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第27-32页 |
1 各组大鼠乳头直径、高度对比 | 第27-28页 |
2 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8-29页 |
3 各组大鼠血清E_2、P水平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4 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mRNA反应结果 | 第30-31页 |
5 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mRNA表达结果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2-42页 |
1 传统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第32-33页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第33-34页 |
3 乳腺增生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4 实验对照组药物他莫昔芬 | 第34-35页 |
5 周期穴位埋线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依据 | 第35-38页 |
6 周期穴位埋线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38-40页 |
6.1 对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_2)、孕激素(P)水平的影响 | 第38-39页 |
6.2 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 第39页 |
6.3 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9-40页 |
7 周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研究展望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文献综述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