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伤寒杂病论》针灸思想探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 张仲景其人第11页
    2.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时代背景第11-13页
        2.1 东汉末年疫情流行第11页
        2.2 汉代医学初具完整体系第11-12页
        2.3 道教思想盛行第12页
        2.4 东汉时期生产水平第12-13页
    3. 仲景针灸思想研究现状第13-14页
第二部分 《伤寒杂病论》针灸条文梳理第14-30页
    1. 选文标准第14页
    2. 条文梳理第14-30页
        2.1 《伤寒论》部分第14-25页
        2.2 《金匮要略》部分第25-30页
第三部分 《伤寒杂病论》针灸思想剖析与探讨第30-43页
    1. 用针灸理论阐述人体生理状态第30页
    2. 用针灸理论阐述病理病机第30-31页
    3. 针灸治病规律第31-39页
        3.1 针灸前诊脉第31-32页
        3.2 三阳宜针第32页
        3.3 三阴宜灸第32页
        3.4 针灸药结合第32-33页
        3.5 针灸治未病第33-34页
        3.6 常用穴位第34-38页
        3.7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第38页
        3.8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第38-39页
    4. 针灸禁忌第39-41页
        4.1 病症禁忌第39页
        4.2 穴位禁忌第39-41页
    5. 调神与针灸的关系第41页
    6. 关于妊娠期针灸的探讨第41-43页
第四部分 仲景针灸思想对近代医家的影响第43-46页
    1. 承淡安第43-44页
        1.1 中西互参第43页
        1.2 六经实质第43-44页
        1.3 针药互补第44页
        1.4 补注舌脉第44页
    2. 单玉堂第44-46页
        2.1 补充配穴第44-45页
        2.2 三位一体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味二妙方治疗HR-HPV持续感染合并CINI的临床观察及对宫颈TLR4、NF-κB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温热论》“温邪则热变最速”探究与在温病辨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