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三才连梅颗粒毒性研究与临床疗效评价

中文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1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2-16页
引言第16-21页
    1.选题背景第16-18页
    2.研究内容第18-20页
    3.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一部分 基于循证评价的中药复方常用治法、常见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研究第21-59页
    1.资料与方法第21-28页
    2.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第28-29页
    3.统计学方法第29页
    4.结果第29-46页
    第一部分 研究流程图第46-47页
    讨论第47-53页
        1.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第47页
        2.循证医学参与建立客观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与必然性第47-48页
        3.基于“创新与发展”思想的循证医学评价是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科学严谨的实践方法第48-49页
        4.中医药复方在治疗T2DM及其相关疾病中运用的常用治法的Meta分析第49-50页
        5.常见中成药治疗T2DM的Meta分析第50-51页
        6.基于循证评价的中药复方常用治法、常见中成药临床疗效研究的综合分析第51页
        7.本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第二部分 三才连梅颗粒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第59-111页
    1) 三才连梅颗粒质量控制研究第59-65页
    2) 三才连梅颗粒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毒性研究第65-70页
    3) 三才连梅颗粒急性毒性实验第70-72页
    4) 三才连梅颗粒长期毒性实验第72-93页
    5) 三才连梅颗粒安全药理实验第93-100页
    第二部分 研究流程图第100-101页
    讨论第101-107页
        1.中药复方研究的主体发展策略第101页
        2.质量控制是中药复方制剂发展进程中的聚焦点及关键问题第101-102页
        3.HPLC测定本品中主成分含量第102页
        4.中药及复方制剂的毒性研究第102-104页
        5.本项目研究的主要设计方案第104-105页
        6.本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第105-107页
    结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第三部分 三才连梅颗粒干预T2DM的临床疗效评价第111-130页
    1.对象与方法第111-115页
    2.结果第115-122页
    第三部分 流程图第122-123页
    讨论第123-130页
        1.对T2DM及IR的认识第123-124页
        2.中药及复方制剂改善IR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第124页
        3.三才连梅颗粒具有坚实的理论与临床基础第124-126页
        4.本研究结果分析第126-130页
结论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问题与展望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件第136-156页
    附件一 综述第136-152页
        参考文献第147-152页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152-154页
    附件三第154-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桑杏清营汤干预放射性肺损伤趋化因子CCL3/CCR1通路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野菊花水提物对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