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应急通道指示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独立控制型应急通道指示灯的缺点 | 第11页 |
1.2.3 国内现有集中控制型应急通道指示灯的缺点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应急通道指示灯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14-20页 |
2.1 应急通道指示灯设计要求 | 第14页 |
2.2 系统控制网络的选取 | 第14-15页 |
2.3 应急指示灯节点的设计方案 | 第15-19页 |
2.3.1 LonWorks神经元芯片的选取 | 第16页 |
2.3.2 AD转换器的选取 | 第16-17页 |
2.3.3 电源的选取 | 第17-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LonWorks总线介绍 | 第20-31页 |
3.1 现场总线技术 | 第20-23页 |
3.1.1 现场总线的发展 | 第20-21页 |
3.1.2 常用现场总线介绍 | 第21-23页 |
3.2 电力线载波通信介绍 | 第23-24页 |
3.2.1 电力线载波通信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3.2.2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难点 | 第24页 |
3.3 LonWorks总线概况 | 第24-25页 |
3.4 LonWorks总线的特点 | 第25-30页 |
3.4.1 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3.4.2 LonTalk通信协议 | 第26-28页 |
3.4.3 互可操作性 | 第28-29页 |
3.4.4 LonWorks系统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1-59页 |
4.1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31-32页 |
4.2 神经元芯片PL3120 | 第32-34页 |
4.2.1 PL3120 神经元芯片的特点 | 第32-34页 |
4.3 电力线载波耦合电路 | 第34-36页 |
4.3.1 电力线载波信号衰减模型 | 第34-35页 |
4.3.2 电力线载波耦合电路 | 第35-36页 |
4.4 Service引脚电路 | 第36-37页 |
4.5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7-40页 |
4.5.1 市电供电电路 | 第37-38页 |
4.5.2 双电源切换电路 | 第38-40页 |
4.6 后备电池充电电路 | 第40-42页 |
4.7 DC-DC升压电路 | 第42-44页 |
4.8 指示灯状态检测电路 | 第44-46页 |
4.9 市电电压检测电路 | 第46-47页 |
4.10 A/D转换电路 | 第47-58页 |
4.10.1 Atmega48 单片机介绍 | 第47-49页 |
4.10.2 A/D转换器 | 第49-54页 |
4.10.3 SPI串行接口 | 第54-58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9-66页 |
5.1 ATmega48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5.2 神经元芯片程序设计 | 第60-64页 |
5.2.1 Neuron C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 第60-62页 |
5.2.2 神经元芯片软件设计 | 第62-64页 |
5.3 应急指示灯网络的安装与调试 | 第64-65页 |
5.3.1 LonMaker网络安装工具 | 第64页 |
5.3.2 应急指示灯节点的安装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6-6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