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金属钌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1.3 金属钌催化剂负载化现状 | 第11-20页 |
1.3.1 无机材料 | 第11-18页 |
1.3.2 有机聚合物 | 第18-20页 |
1.4 金属钌催化剂应用的新方法 | 第20-21页 |
1.4.1 在离子液体中进行 | 第20页 |
1.4.2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 | 第20-21页 |
1.5 选题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不同臂长有机膦酸锆3a-e载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4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1.2 N-(烷基膦酸二乙酯)-1,1,2-三苯基-2-氨基乙醇1a-e(n=2-6)合成 | 第24-25页 |
2.1.3 N-(烷基膦酸二乙酯)-N-羟甲基-1,1,2-三苯基-2-氨基乙醇2a-e(n=2-6)合成 | 第25-27页 |
2.1.4 有机膦酸锆载体3a-e的合成 | 第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2.1 不同臂长的有机膦酸锆的合成 | 第27-30页 |
(1) 溶剂对产率的影响 | 第28页 |
(2) 碱对产率的影响 | 第28页 |
(3)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4)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29页 |
(5)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2 不同臂长有机膦酸锆3a-e的有机溶剂溶解度 | 第30页 |
2.3 有机可溶性膦酸锆的表征 | 第30-39页 |
2.3.1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30-32页 |
2.3.2 化学组成与热重分析(TG) | 第32-35页 |
2.3.3 N_2吸附—脱附法比表面分析 | 第35-37页 |
2.3.4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PRD) | 第37-39页 |
2.5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有机溶剂可溶性负载钌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51页 |
3.1 有机溶剂可溶性负载钌催化剂合成路线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3.2.2 [Ru(p-cymene)(R/S-Binap)Cl]Cl(4)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3 有机溶剂可溶性负载型钌催化剂(3 wt%)(5a-e)的合成 | 第42页 |
3.3 可溶性钉催化剂的表征 | 第42-49页 |
3.3.1 有机溶剂溶解度 | 第42-43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43-44页 |
3.3.3 透射电镜(TEM) | 第44-45页 |
3.3.4 N_2吸附—脱附法比表面分析 | 第45-48页 |
3.3.5 热重分析(TG) | 第48页 |
3.3.6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PRD)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酮酸酯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 | 第51-61页 |
4.1 均相钌催化剂4对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 | 第51页 |
4.2 5a-e对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4.3.1 均相钌催化剂4的催化效果 | 第51-52页 |
4.3.2 R/S不同构型的BINAP配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2页 |
4.3.3 不同[Ru(p-cymene)(S-Binap)Cl]Cl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不同臂长有机膦酸锆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5 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页 |
4.3.6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7 溶剂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8 压力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9 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10 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循环使用 | 第58-59页 |
4.3.11 不同底物的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 | 第59页 |
4.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部分产品图谱 | 第69-8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