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荷叶吸附水体中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综述第12-24页
    1.1 概述第12页
    1.2 染料废水来源第12-13页
    1.3 染料废水的特点第13页
    1.4 染料废水的危害第13-14页
    1.5 染料废水治理技术第14-19页
        1.5.1 沉淀法第14-15页
        1.5.2 膜分离第15-16页
        1.5.3 氧化法第16-17页
        1.5.4 生化法第17-18页
        1.5.5 吸附法第18-19页
    1.6 吸附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6.1 活性炭吸附剂第19-20页
        1.6.2 粘土吸附剂第20-21页
        1.6.3 工业废物吸附剂第21页
        1.6.4 农业废料吸附剂第21-22页
    1.7 选题意义第22-24页
2 荷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第24-56页
    2.1 概述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6页
        2.2.1 实验仪器第24页
        2.2.2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2.3 荷叶预处理第25页
        2.2.4 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第25-26页
            2.2.4.1 荷叶对亚甲基蓝的批处理吸附实验第25-26页
            2.2.4.2 荷叶对亚甲基蓝的动态吸附实验第26页
    2.3 荷叶对亚甲基蓝批处理吸附结果与讨论第26-45页
        2.3.1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26-27页
        2.3.2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第27-28页
        2.3.3 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28-29页
        2.3.4 盐离子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29页
        2.3.5 在不同温度下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29-30页
        2.3.6 荷叶吸附亚甲基蓝等温线研究第30-36页
        2.3.7 荷叶吸附亚甲基蓝的热力学参数计算第36-37页
        2.3.8 荷叶吸附亚甲基蓝动力学研究第37-44页
        2.3.9 荷叶吸附亚甲基蓝活化能计算第44-45页
    2.4 荷叶对亚甲基蓝的动态吸附结果与讨论第45-54页
        2.4.1 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45-46页
        2.4.2 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46页
        2.4.3 荷叶吸附柱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46-47页
        2.4.4 Thomas模型的应用第47-51页
        2.4.5 Yoon-Nelson模型的应用第51-52页
        2.4.6 BDST模型的应用第52-54页
    2.5 小结第54-56页
3 荷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研究第56-80页
    3.1 概述第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3.2.1 实验仪器第56页
        3.2.2 实验试剂第56页
        3.2.3 荷叶预处理第56页
        3.2.4 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第56-58页
            3.2.4.1 荷叶对碱性品红的批处理吸附实验第56-57页
            3.2.4.2 荷叶对碱性品红的动态吸附实验第57-58页
    3.3 荷叶对碱性品红批处理吸附结果与讨论第58-73页
        3.3.1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第58页
        3.3.2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的影响第58-59页
        3.3.3 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59-60页
        3.3.4 盐离子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60-61页
        3.3.5 在不同温度下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第61-62页
        3.3.6 荷叶吸附碱性品红等温线研究第62-65页
        3.3.7 荷叶吸附碱性品红的热力学参数计算第65-66页
        3.3.8 荷叶吸附碱性品红动力学研究第66-72页
        3.3.9 荷叶吸附碱性品红活化能计算第72-73页
    3.4 荷叶对碱性品红的动态吸附结果与讨论第73-78页
        3.4.1 流速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3-74页
        3.4.2 染料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4页
        3.4.3 荷叶吸附柱高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第74-75页
        3.4.4 Thomas模型的应用第75-76页
        3.4.5 Yoon-Nelson模型的应用第76页
        3.4.6 BDST模型的应用第76-78页
    3.5 小结第78-80页
4 荷叶的表征及分析第80-85页
    4.1 主要实验仪器第80页
    4.2 比表面积和孔径(BET)第80页
    4.3 FTIR分析第80-83页
    4.4 扫描电镜(SEM)第83页
    4.5 差热分析第83-84页
    4.6 小结第84-8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5.1 结论第85-86页
    5.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4页
致谢第94-95页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物流的评价标准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