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背景 | 第11-15页 |
1.2.1 钢管混凝土拱桥 | 第11-13页 |
1.2.2 钢管混凝土在拱桥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问题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钢管混凝土基本计算理论概述 | 第16页 |
2.2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工作性能 | 第16-17页 |
2.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 第17-19页 |
2.4 偏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 | 第19-21页 |
2.5 选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问题 | 第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有限元仿真模型 | 第22-31页 |
3.1 下承式拱梁组合桥概况 | 第22页 |
3.2 理论计算的依据及技术标准 | 第22-23页 |
3.2.1 计算依据 | 第22-23页 |
3.2.2 主要技术标准 | 第23页 |
3.3 理论建模 | 第23-29页 |
3.3.1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3-25页 |
3.3.2 坐标体系 | 第25-26页 |
3.3.3 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有效模拟 | 第26-27页 |
3.3.4 预应力筋的有效模拟 | 第27-28页 |
3.3.5 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强度增长的模拟 | 第28-29页 |
3.4 全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3.4.1 SAP2000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4.2 Midas对照模型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结构静力计算分析 | 第31-54页 |
4.1 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 | 第31-32页 |
4.2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下承式拱梁组合桥的内力影响 | 第32-44页 |
4.2.1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意义以及影响 | 第33-34页 |
4.2.2 施工过程中收缩和徐变对拱肋的影响 | 第34-38页 |
4.2.3 施工过程中收缩和徐变对系杆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4 施工过程中收缩和徐变对吊杆的影响 | 第40-44页 |
4.3 预应力对下承式拱梁组合桥的内力影响 | 第44-52页 |
4.3.1 预应力桥梁的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 | 第44页 |
4.3.2 预应力损失 | 第44-45页 |
4.3.3 预应力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内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4 预应力计算方法 | 第46-49页 |
4.3.5 预应力模拟计算分析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下承式拱梁组合桥结构动力性能分析 | 第54-70页 |
5.1 下承式拱梁组合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5.1.1 概述 | 第54页 |
5.1.2 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5.1.3 桥梁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 桥梁结构构造对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6-62页 |
5.2.1 横撑布置对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6-60页 |
5.2.2 桥面系对桥梁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5.3 下承式拱梁组合桥在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62-65页 |
5.3.1 车道荷载模式简介 | 第62-63页 |
5.3.2 车道荷载的布置形式 | 第63页 |
5.3.3 在车道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影响线分析 | 第63-64页 |
5.3.4 在车道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第64-65页 |
5.4 车辆荷载分析 | 第65-68页 |
5.4.1 分步加载静力分析 | 第65-67页 |
5.4.2 分步加载时程分析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