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3-5页 |
| 缩略词表 | 第5-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前言 | 第9-1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2-30页 |
| 1 材料 | 第12-20页 |
| 1.1 宿主菌 | 第12页 |
| 1.2 载体 | 第12页 |
| 1.3 细胞株 | 第12页 |
| 1.4 质粒 | 第12-13页 |
| 1.5 引物序列 | 第13-14页 |
| 1.6 试剂盒和试剂 | 第14-15页 |
| 1.7 抗体 | 第15-16页 |
| 1.8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 第16-19页 |
| 1.9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 2 方法 | 第20-29页 |
| 2.1 制备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0页 |
| 2.2 构建质粒 | 第20-22页 |
| 2.3 小量质粒抽提(TIANGEN) | 第22-23页 |
| 2.4 定点突变(KOD-Plus Mutagenesis Kit,TOYOBO) | 第23-24页 |
| 2.5 细胞瞬时转染 | 第24页 |
| 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反应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 第24页 |
| 2.7 RT-PCR | 第24-25页 |
| 2.8 Western Blotting | 第25-26页 |
| 2.9 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26-27页 |
| 2.10 GST-pull down实验 | 第27-28页 |
| 2.11 荧光定位 | 第28页 |
| 2.12 克隆形成 | 第28页 |
| 2.13 CDK法检测细胞增殖 | 第28页 |
| 2.14 体外泛素化 | 第28-29页 |
| 2.15 BrdU插入法检测细胞增殖(BrdU Cell Proliferation ELISA Kit,Roche,Japan) | 第29页 |
| 2.16 PI(propidium iodide)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第29页 |
| 3 使用计算机分析软件 | 第29-30页 |
| 结果 | 第30-55页 |
| 1. PHF1特异性激活p53信号通路 | 第30-32页 |
| 2. PHF1对p53通路的激活作用依赖于p53的存在 | 第32-33页 |
| 3. PHF1增强p53转录激活活性 | 第33-34页 |
| 4. PHF1与p53在体内互作 | 第34-35页 |
| 5. 原核表达的PHF1与p53在体外直接互作 | 第35-36页 |
| 6. PHF1与p53共定位于细胞核 | 第36-37页 |
| 7. PHF1的2个独立区域与p53的C端结合 | 第37-40页 |
| 8. PHF1稳定p53蛋白 | 第40-41页 |
| 9. PHF1可延长p53蛋白的半衰期 | 第41-43页 |
| 10. 敲减PHF1在蛋白水平上下调p53 | 第43-44页 |
| 11. 敲减PHF1削弱p53下游基因表达并降低其对DNA损伤的响应 | 第44-46页 |
| 12. PHF1通过抑制MDM2介导的泛素化降解而稳定p53 | 第46-50页 |
| 13. PHF1通过p53抑制癌细胞生长 | 第50-53页 |
| 14. PHF1通过p53促进癌细胞凋亡 | 第53-55页 |
| 讨论 | 第55-59页 |
| 1.总体思路概括 | 第55页 |
| 2.与结果相关的解释 | 第55-58页 |
| 3.后续研究的思路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文献综述 | 第64-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