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邓中夏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人阶级历史地位的论述 | 第13-15页 |
二、党的“一大”及第一次“劳大”关于党的工作重点的论述 | 第15页 |
第二节 实践基础 | 第15-18页 |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三大优点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优势 | 第16-17页 |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三大弱点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克服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文化渊源 | 第18-20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修养理论 | 第18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自强思想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邓中夏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20-38页 |
第一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第20-23页 |
一、创办工人刊物《劳动音》——传播阶级斗争学说 | 第20-21页 |
二、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明确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辩证关系 | 第23-25页 |
一、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互促进 | 第23-24页 |
二、工人阶级只有夺取政权才能获得彻底解放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加强党员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32页 |
一、改造上海大学 | 第26-27页 |
二、钻研革命理论 | 第27-29页 |
三、恢复工人运动 | 第29-31页 |
四、培养党的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注重以阶级斗争实践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 第32-38页 |
一、组织发动工人群众 | 第33-34页 |
二、组织领导五卅运动 | 第34-35页 |
三、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 | 第35-38页 |
第三章 邓中夏工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38-44页 |
第一节 通过文化教育灌输理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联系斗争实践阐明理论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培养典型实施理论 | 第41页 |
第四节 通过比较深化理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邓中夏关于工人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44-52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 | 第44-45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由党的中心工作所决定 | 第44-4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党的中心工作所检验 | 第45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党的干部 | 第45-46页 |
一、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能力 | 第46页 |
二、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兴趣 | 第46页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46-49页 |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47-48页 |
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 | 第48-49页 |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 第49-52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人民群众 | 第50页 |
二、人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权威的检验者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