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国家补贴事件中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案情概要 | 第11-13页 |
第3章 骗取国家补贴行为的刑法学分析 | 第13-23页 |
3.1 骗取国家补贴行为的性质 | 第13-15页 |
3.1.1 欺骗行为的本质 | 第13页 |
3.1.2 欺骗行为的内容 | 第13-14页 |
3.1.3 消极的欺骗行为 | 第14-15页 |
3.2 陷入错误是骗取行为的必要构成要件 | 第15-17页 |
3.2.1 诈骗犯罪中受骗人陷入错误 | 第15-16页 |
3.2.2 陷入错误认识的程度 | 第16页 |
3.2.3 法人陷入错误认识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 第16-17页 |
3.3 财产处分是骗取行为的关键环节 | 第17-18页 |
3.3.1 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 | 第17-18页 |
3.3.2 财产处分的外延宽于民法上的处分行为 | 第18页 |
3.4 获取利益是骗取行为的根本目的 | 第18-19页 |
3.4.1 “财产”包含财产性利益 | 第19页 |
3.4.2 获取利益的主体 | 第19页 |
3.5 财产损失是骗取行为的危害结果 | 第19-20页 |
3.5.1 财产损失是否是诈骗罪的必要条件 | 第19-20页 |
3.5.2 如何判断财产损失 | 第20页 |
3.6 骗取国家补贴行为的定性 | 第20-23页 |
第4章 骗取国家补贴现象的犯罪学分析 | 第23-29页 |
4.1 骗取国家补贴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 第23-24页 |
4.2 骗取国家补贴事件易发的原因 | 第24-25页 |
4.2.1 制度缺陷 | 第24-25页 |
4.2.2 监管失职 | 第25页 |
4.2.3 法律意识缺失与扭曲 | 第25页 |
4.3 骗取国家补贴行为的预防 | 第25-29页 |
4.3.1 审计移送 | 第25-27页 |
4.3.2 完善制度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