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 自由贸易理论 | 第14页 |
2. 保护贸易理论 | 第14页 |
3.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 | 第14-15页 |
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5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二、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一)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外环境 | 第18-20页 |
1. 国内环境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 第18页 |
2. 国际上服务贸易发展的历程 | 第18-20页 |
(二) 我国服务贸易的经营现况 | 第20-23页 |
1. 我国服务贸易优势 | 第20-22页 |
2. 国内的服务贸易有利地提升环境 | 第22页 |
3. 国内已有的服务贸易行业与国际接轨的有利因素 | 第22-23页 |
三、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30页 |
(一) 服务贸易的综合开放度偏低 | 第23页 |
(二) 服务贸易的总体进程落后 | 第23-24页 |
(三) 服务贸易的内在架构不完善 | 第24-27页 |
1. 服务贸易竞争架构分析 | 第25-26页 |
2. 服务贸易可行度架构分析 | 第26-27页 |
(四) 服务贸易法律条文不完善 | 第27页 |
(五) 服务贸易人员缺乏 | 第27-28页 |
(六) 服务贸易仍处在逆差 | 第28-29页 |
(七) 企业的竞争力较弱 | 第29-30页 |
四、 中美服务贸易的比较 | 第30-37页 |
(一)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差距 | 第30-35页 |
1. 发展水平 | 第30-31页 |
2. 架构分析 | 第31-32页 |
3. 竞争指数 | 第32页 |
4. 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 | 第32-33页 |
5. 服务贸易法律制度规范 | 第33-34页 |
6. 对 GDP 的取值方面 | 第34-35页 |
(二) 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的内因 | 第35-37页 |
1. 经济客观成因 | 第35页 |
2. 体系成因 | 第35页 |
3. 人力资源运用 | 第35-36页 |
4. 外部经济环境与背景 | 第36-37页 |
五、 从中美服务贸易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 第37-40页 |
(一) 转变服务贸易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第37页 |
(二) 架构完善服务体系 | 第37-38页 |
(三) 加速服务产业的立法,架构系统的服务法律制度 | 第38页 |
(四) 加速政府对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 第38-39页 |
(五) 推动服务贸易资源整合,发挥其带头作用 | 第39-40页 |
六、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 第40-43页 |
(一) 完善第三产业的制度调控背景 | 第40页 |
(二) 加速结构与地区架构的整合与优化 | 第40-41页 |
(三) 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 | 第41页 |
(四) 建立与完备服务贸易控制流程 | 第41页 |
(五) 加速专项人才培育,加快企业创新 | 第41-42页 |
(六) 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性服务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