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一、前言 | 第11-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1 谷氨酰胺及其营养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 2 含谷氨酰胺的小肽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 3 含谷氨酰胺的小肽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含谷氨酰胺的小肽的吸收转运 | 第13页 |
| ·含谷氨酰胺的小肽对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13-15页 |
| ·含谷氨酰胺的小肽对断奶仔猪的营养生理效应 | 第15-16页 |
| 4 肽的吸收利用形式 | 第16-17页 |
| 5 肠道中肽的水解 | 第17-18页 |
| 6 不同肽吸收、利用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底物 | 第18-19页 |
| ·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状况 | 第19-20页 |
| ·营养状况 | 第20页 |
| ·激素和活性因子 | 第20页 |
| 7 小结 | 第20-21页 |
| 三、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1 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 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四、试验研究 | 第22-42页 |
| 试验一、Arg-Gly-Gln在断奶仔猪离体空肠中的水解 | 第22-2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 ·试验材料和器具 | 第22-23页 |
| ·试验操作 | 第23页 |
| ·培养液的配制 | 第23页 |
| ·外翻肠段的制备 | 第23页 |
| ·培养、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23页 |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3-24页 |
| ·测定指标 | 第23页 |
| ·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页 |
| 3 讨论 | 第24-25页 |
| 4 小结 | 第25-26页 |
| 试验二、Arg-Gly-Gln在断奶仔猪离体空肠中的吸收转运 | 第26-3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 ·试验材料和器具 | 第26页 |
| ·试验操作 | 第26-27页 |
| ·培养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外翻肠囊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培养、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27页 |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7页 |
| ·测定指标 | 第27页 |
| ·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黏膜液、浆膜液及组织样本中Arg-Gly-Gln、Gly-Gln和Gln的浓度 | 第28-29页 |
| ·试验二中各处理组中Gln的吸收转运情况 | 第29-30页 |
| 3 讨论 | 第30-31页 |
| ·Arg-Gly-Gln和Gly-Gln在断奶仔猪离体空肠外翻肠囊中吸收转运的差异 | 第30页 |
| ·不同来源的Gln在断奶仔猪离体空肠外翻肠囊中吸收转运的差异 | 第30-31页 |
| 4 小结 | 第31页 |
| 试验三、Arg-Gly-Gln对断奶仔猪空肠的影响 | 第31-4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 ·试验材料和器具 | 第32页 |
| ·试验操作 | 第32-33页 |
| ·培养液的配制 | 第32页 |
| ·肠组织的制备 | 第32页 |
| ·培养、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32-33页 |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33-34页 |
| ·测定指标 | 第33页 |
| ·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 ·Arg-Gly-Gln对空肠组织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 ·Arg-Gly-Gln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酶活的影响 | 第35页 |
| ·Arg-Gly-Gln对谷氨酰胺酶酶活的影响 | 第35-36页 |
| ·Arg-Gly-Gln对二胺氧化酶酶活的影响 | 第36页 |
| ·Brud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 ·Caspase-3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 3 讨论 | 第38-42页 |
| ·Arg-Gly-Gln对肠组织培养液中LDH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Arg-Gly-Gln对断奶仔猪离体空肠组织代谢相关酶酶活的影响 | 第39-40页 |
| ·Arg-Gly-Gln对断奶仔猪离体空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 4 小结 | 第42页 |
| 五、总体讨论 | 第42-44页 |
| 六、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