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缺陷及改革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3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17页
    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页
    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7页
        2.2.1 监管体系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2.2.2 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方面的研究第14-17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现状与缺陷第17-29页
    3.1 农村信用社监管历史变革第17-19页
        3.1.1 合作化时期的监管(1951 年-1957 年)第17页
        3.1.2 人民公社时期的监管(1958 年-1979 年)第17页
        3.1.3 农业银行代管时期的监管(1980 年-1996 年)第17-18页
        3.1.4 农信社独立发展时期的监管(1996 年-2003 年)第18-19页
        3.1.5 农信社深化改革时期的监管(2003 年至今)第19页
    3.2 我国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现状第19-21页
        3.2.1 监管主体多元化第19-20页
        3.2.2 监管职责进行了原则性划分第20页
        3.2.3 行业管理职责由省联社行使第20页
        3.2.4 专业监管体系逐步形成第20-21页
    3.3 当前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缺陷第21-29页
        3.3.1 监管职责边界不清第21-23页
        3.3.2 监管目标模糊,不利于服务“三农”第23-24页
        3.3.3 监管手段单一第24-26页
        3.3.4 监管力量配置不合理第26页
        3.3.5 监管立法理念滞后和立法空白并存第26-27页
        3.3.6 行业管理异化,行业自律不足第27页
        3.3.7 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乏力第27-29页
第四章 国外信用社监管体系及借鉴意义第29-33页
    4.1 国外信用社的监管体系第29-31页
        4.1.1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第29页
        4.1.2 美国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监管体系第29-30页
        4.1.3 日本合作金融组织监管体系第30-31页
        4.1.4 法国合作金融监管体系第31页
    4.2 国外信用社的监管经验之借鉴第31-33页
第五章 完善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改革第33-46页
    5.1 完善农信社监管体制的思路第33页
    5.2 完善农信社监管体制的原则第33-34页
        5.2.1 明晰的监管目标,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原则第33页
        5.2.2 适宜的监管措施,坚持促进农信社科学发展的原则第33页
        5.2.3 分类探索,坚持模式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第33-34页
        5.2.4 提高监管独立性,坚持权责利相结合与对等的原则第34页
    5.3 完善农信社监管体制的措施第34-46页
        5.3.1 厘清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增强分工与协调第34-36页
        5.3.2 明晰农信社发展定位,实现“服务三农”的监管目标第36-37页
        5.3.3 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效能第37-41页
        5.3.4 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激励约束作用第41-42页
        5.3.5 更新立法观念,健全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监管法规体系第42-43页
        5.3.6 规范行业管理,增强行业自律第43-44页
        5.3.7 强化信息披露,增强社会监督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件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应用研究--XZ区廉租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