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知德易哲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3-22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 第一章 来知德生平事略及学思历程 | 第22-32页 |
| 一 社会历史背景:走向衰落的明代中晚期 | 第22-23页 |
| 二 生平事略 | 第23-25页 |
| 三 虽有佛道情怀,但愿学孔子 | 第25-26页 |
| 四 学思历程:出入朱王,自成一家 | 第26-32页 |
| 第二章 易学基本观 | 第32-51页 |
| 一 易乃“道义配祸福”之书 | 第32-36页 |
| 二 四圣作易 | 第36-39页 |
| 三 易学起源:圣人之易,不过模写其象数而己 | 第39-43页 |
| 四 舍象不可以言易:假象寓理与因象系辞 | 第43-51页 |
| 第三章 以“至极之理”为主宰的易学本体论 | 第51-66页 |
| 一 太极者,至极之理 | 第51-55页 |
| 二 道者,天地日月之正理 | 第55-57页 |
| 三 主宰者理,流行者气 | 第57-63页 |
| 四 道器不相离 | 第63-66页 |
| 第四章 阴阳对待、流行的气化世界存在方式 | 第66-85页 |
| 一 错者,阴与阳相对也 | 第66-69页 |
| 二 综者,阴阳上下相颠倒也 | 第69-74页 |
| 三 变者,阳变阴,阴变阳也 | 第74-75页 |
| 四 中爻者,阴阳内外相连属也 | 第75-78页 |
| 五 四大取象体例所符示的气化世界存在方式 | 第78-85页 |
| 第五章 人性论与修养功夫 | 第85-102页 |
| 一 人所禀气质有刚柔善恶 | 第85-89页 |
| 二 遏人欲即所以存天理 | 第89-96页 |
| 三 利贞,诚之复 | 第96-102页 |
| 结语 | 第102-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5页 |
| 附表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