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喂入花生摘果试验装置与摘果机关键部件研究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6-29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页 |
1.2 花生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2.1 国外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1.2.2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概况 | 第20-24页 |
1.3 花生摘果装置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1.3.1 我国花生两段收获的必要性 | 第24页 |
1.3.2 花生摘果装置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7-2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 第27-2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2 花生植株物理机械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9-45页 |
2.1 鲜湿花生的摘果特性 | 第29-32页 |
2.1.1 花生果柄抗拉强度测试 | 第29-31页 |
2.1.2 花生荚果抗压强度试验 | 第31-32页 |
2.2 田间晾晒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32-38页 |
2.2.1 花生植株各部位的含水率测试 | 第32-34页 |
2.2.2 花生植株几何形状变化 | 第34-37页 |
2.2.3 花生茎杆和果柄质量变化 | 第37-38页 |
2.3 花生果柄机械特性试验 | 第38-40页 |
2.3.1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8页 |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2.3.3 花生果柄抗拉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方程 | 第39-40页 |
2.4 花生荚果机械特性试验 | 第40-43页 |
2.4.1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40页 |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2.5 最佳捡拾摘果时间的确定 | 第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组合式花生摘果试验装置方案研究 | 第45-50页 |
3.1 组合式花生摘果试验装置关键装置方案选择 | 第45-47页 |
3.1.1 摘果装置设计方案选定 | 第45-46页 |
3.1.2 清选分离装置设计方案选定 | 第46-47页 |
3.2 总体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3.2.1 总体结构 | 第47-48页 |
3.2.2 作原理 | 第48页 |
3.2.3 传动系统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摘果试验装置主要部件设计 | 第50-70页 |
4.1 摘果系统的设计 | 第50-60页 |
4.1.1 切流摘果滚筒的设计与摘果原理研究 | 第50-55页 |
4.1.2 轴流摘果滚筒的设计与摘果机理研究 | 第55-59页 |
4.1.3 凹板筛设计 | 第59-60页 |
4.1.4 喂入口的设计 | 第60页 |
4.2 清选系统的设计 | 第60-68页 |
4.2.1 花生摘出物漂浮速度试验 | 第60-65页 |
4.2.2 气吸振动式清选系统结构与参数设计 | 第65-68页 |
4.3 其他部件的设计 | 第68页 |
4.3.1 集果板的设计 | 第68页 |
4.3.2 格式接料器的设计 | 第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试验装置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70-86页 |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70-71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70页 |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70-71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71页 |
5.2 切流摘果滚筒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71-79页 |
5.2.1 单因素试验方案 | 第71页 |
5.2.2 试验因素对摘净率的影响 | 第71-75页 |
5.2.3 试验因素对破损率的影响 | 第75-79页 |
5.3 轴流摘果滚筒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79-85页 |
5.3.1 单因素试验方案 | 第79页 |
5.3.2 试验因素对摘净率的影响 | 第79-82页 |
5.3.3 试验因素对破损率的影响 | 第82-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试验装置单滚筒试验研究 | 第86-104页 |
6.1 切流单滚筒摘果试验研究 | 第86-94页 |
6.1.1 试验方案 | 第86-88页 |
6.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88-89页 |
6.1.3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摘净率的影响 | 第89-91页 |
6.1.4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破损率的影响 | 第91-92页 |
6.1.5 工艺参数优化与分析 | 第92-93页 |
6.1.6 摘出物分布规律 | 第93-94页 |
6.2 轴流单滚筒摘果试验研究 | 第94-102页 |
6.2.1 试验方案 | 第94-96页 |
6.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96-97页 |
6.2.3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摘净率的影响 | 第97-99页 |
6.2.4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破损率的影响 | 第99-100页 |
6.2.5 工艺参数优化与分析 | 第100-101页 |
6.2.6 摘出物分布规律 | 第101-10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7 试验装置双滚筒试验研究 | 第104-123页 |
7.1 切流双滚筒摘果试验研究 | 第104-112页 |
7.1.1 试验方案 | 第104-106页 |
7.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06-107页 |
7.1.3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摘净率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7.1.4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破损率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7.1.5 工艺参数优化与分析 | 第110-111页 |
7.1.6 摘出物分布规律 | 第111-112页 |
7.2 切轴流双滚筒摘果试验研究 | 第112-121页 |
7.2.1 试验方案 | 第112-114页 |
7.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14-116页 |
7.2.3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摘净率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7.2.4 试验因素对花生荚果破损率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7.2.5 工艺参数优化与分析 | 第119-120页 |
7.2.6 摘出物分布规律 | 第120-121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8 优选组合及性能验证试验 | 第123-127页 |
8.1 摘果装置最优组合的确定 | 第123-124页 |
8.2 摘果装置最优组合的样机加工 | 第124-125页 |
8.3 性能验证试验 | 第125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9.1 结论 | 第127-128页 |
9.2 创新点 | 第128页 |
9.3 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