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基于预设事件的建筑空间生成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课题背景第12-21页
        1.1.1 审美观念的转变第12-13页
        1.1.2 当代设计观念的转变第13-17页
        1.1.3 国内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第17-20页
        1.1.4 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1-24页
        1.2.1 事件的哲学研究第21-22页
        1.2.2 事件的心理学研究第22-23页
        1.2.3 事件的空间领域研究第23-24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第24-2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3.3 论文框架第26-27页
第2章 事件的基本理论研究第27-41页
    2.1 事件概念的澄清第27-30页
        2.1.1 事件及相关概念第27-28页
        2.1.2 事件与功能的区别第28-30页
    2.2 事件的构成要素第30-32页
        2.2.1 身体与事件第30-31页
        2.2.2 时间与事件第31页
        2.2.3 空间与事件第31-32页
    2.3 事件的基本特质第32-40页
        2.3.1 事件的交互性第32-34页
        2.3.2 事件的过程性第34-36页
        2.3.3 事件的动态性第36-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人的行为和事件的产生第41-65页
    3.1 人对空间的需求动机第41-49页
        3.1.1 身体的整体性第41-43页
        3.1.2 人对空间的需求解析第43-46页
        3.1.3 影响动机的空间情境因素第46-49页
    3.2 人对空间的知觉第49-60页
        3.2.1 知觉的特性第49-55页
        3.2.2 知觉的机制第55-59页
        3.2.3 事件的背景-空间及其结构第59-60页
    3.3 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第60-64页
        3.3.1 感知运动到行为模式第60-61页
        3.3.2 人在空间中的运动第61-63页
        3.3.3 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事件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建筑空间元素对事件的诱发性第65-96页
    4.1 事件与空间形态第65-72页
        4.1.1 事件与视觉空间形态第65-67页
        4.1.2 事件与触觉空间形态第67-70页
        4.1.3 事件与动、静空间形态第70-72页
    4.2 事件与材料第72-85页
        4.2.1 事件与材料界面第72-76页
        4.2.2 事件与材料的建构第76-81页
        4.2.3 事件与材料的逻辑第81-83页
        4.2.4 事件与空间道具第83-85页
    4.3 事件与光影第85-94页
        4.3.1 光影空间第85-88页
        4.3.2 事件与光影空间第88-91页
        4.3.3 事件与光影图像第91-94页
    4.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预设事件的策略第96-124页
    5.1 预设事件的认知第97-105页
        5.1.1 预设及预设事件的概念第97页
        5.1.2 预设事件的哲学背景第97-99页
        5.1.3 预设事件的艺术认知第99页
        5.1.4 可预设性事件第99-102页
        5.1.5 偶发性事件第102-105页
    5.2 预设事件的组织策略第105-114页
        5.2.1 双向互动事件第105-108页
        5.2.2 蒙太奇事件第108-111页
        5.2.3 情节性事件第111-114页
    5.3 场所“营建”策略第114-122页
        5.3.1 场所的形成第114-116页
        5.3.2 场所的“营建”原则第116-119页
        5.3.3 场所的“营建”方法第119-122页
    5.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6章 基于预设事件的建筑空间生成机制第124-165页
    6.1 概念控制机制第124-131页
        6.1.1 预设事件的构思第124-126页
        6.1.2 预设事件概念的创造第126-128页
        6.1.3 预设事件概念到空间的转译第128-131页
    6.2 空间形态生成控制机制第131-143页
        6.2.1 空间的生成原则第131-133页
        6.2.2 空间生成过程控制第133-140页
        6.2.3 空间叙事控制第140-143页
    6.3 环境控制机制第143-152页
        6.3.1 回应环境信息第144-146页
        6.3.2 与场地呼应第146-148页
        6.3.3 共生景观第148-152页
    6.4 表征控制机制第152-164页
        6.4.1 表征的含义第152-155页
        6.4.2 过程表征控制第155-161页
        6.4.3 动态表征控制第161-164页
    6.5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7章 预设事件的设计要点第165-195页
    7.1 场所事件第165-179页
        7.1.1 场所事件匮乏第165-167页
        7.1.2 预设日常生活第167-170页
        7.1.3 预设参与互动第170-179页
    7.2 功能事件第179-188页
        7.2.1 场所多功能第179-182页
        7.2.2 功能拓展第182-185页
        7.2.3 功能叠置第185-188页
    7.3 过程事件第188-194页
        7.3.1 身体过程事件第188-192页
        7.3.2 序列过程事件第192页
        7.3.3 从“结果”转向“过程”第192-194页
    7.4 本章小结第194-195页
结语第195-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1页
附录:英汉人名对照第201-205页
致谢第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建模与模型验证
下一篇:中国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时空分布特征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