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饮用水标准限值浓度下重金属共存的生物毒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3页
        1.1.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第9页
        1.1.2 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第9-10页
        1.1.3 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途径与方式第10-12页
        1.1.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毒理指标第12-13页
    1.2 生物毒性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第13-17页
        1.2.1 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2 毒性作用的机理第14-15页
        1.2.3 常用的生物毒性检测技术介绍第15-17页
        1.2.4 藻红外测试技术第17页
    1.3 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重金属毒性的国内外研究第17-18页
    1.4 课题提出第18-19页
    1.5 课题目的第19页
    1.6 课题意义第19-20页
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等第20-32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2.2.1 藻红外测试技术与评价方法的改进第20页
        2.2.2 饮用水常规重金属指标生物毒性测试研究第20页
        2.2.3 限值浓度重金单一和并存时生物毒性研究第20-21页
    2.3 研究方法第21-23页
    2.4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5 实验方法第24-32页
        2.5.1 实验材料第24-28页
        2.5.2 实验方法第28-32页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2-47页
    3.1 藻红外测试技术与评价方法改进第32-38页
        3.1.1 蒸馏水毒性测试实验结果第32-34页
        3.1.2 重金属毒性测试实验第34-37页
        3.1.3 讨论第37-38页
    3.2 饮用水常规重金属指标生物毒性测试实验第38-39页
    3.3 限值浓度重金单一和并存时生物毒性研究第39-47页
        3.3.1 藻对5种重金属限值浓度的响应第39-42页
        3.3.2 首测结果的再现性第42页
        3.3.3 最终测试结果的重现性第42页
        3.3.4 藻对5种重金属不同组合的响应结果第42-43页
        3.3.5 不同共存重金属总浓度的藻响应结果第43页
        3.3.6 重金属不同共存元数的藻响应出现率第43-44页
        3.3.7 重金属种类对共存组合藻响应的影响第44页
        3.3.8 藻响应出现率与重金属总浓度的关系第44-45页
        3.3.9 讨论第45-47页
4 结论与建议第47-48页
    4.1 结论第47页
    4.2 建议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大气温度剖面信息反演方法研究
下一篇: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