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保护研究经验 | 第13-18页 |
1.2.1 日本保护研究经验 | 第13-16页 |
1.2.2 国内保护研究经验 | 第16-18页 |
1.3 概念辨析 | 第18-21页 |
1.3.1 海岛古村落 | 第18-19页 |
1.3.2 海岛古村落文化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海岛古村落的建筑特点 | 第21-31页 |
2.1 建筑设计特点 | 第21-25页 |
2.1.1 自然属性 | 第21-23页 |
2.1.2 建造材料 | 第23-24页 |
2.1.3 设计手法 | 第24-25页 |
2.2 建筑文化特点 | 第25-26页 |
2.3 不同地区的海岛民居特点分析 | 第26-31页 |
2.3.1 海南地区民居特色 | 第26-30页 |
2.3.2 东海地区民居特色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舟山地区海岛古村落实例分析 | 第31-45页 |
3.1 总体布局 | 第31-36页 |
3.1.1 舟山地区古村落选址及布局特点 | 第31-33页 |
3.1.2 舟山地区古村落功能及空间特点 | 第33页 |
3.1.3 舟山地区古村落的选址类型与对比 | 第33-36页 |
3.2 民居特点 | 第36-44页 |
3.2.1 平面形态 | 第36-39页 |
3.2.2 立面形态 | 第39-42页 |
3.2.3 建筑材料肌理 | 第42-44页 |
3.3 分析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对于海岛古村落保护方式的研究 | 第45-51页 |
4.1 目前常规的保护方式 | 第45-51页 |
4.1.1 国内保护现状 | 第45-46页 |
4.1.2 国外保护现状 | 第46-49页 |
4.1.3 国内外保护现状分析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新型保护理论与利用方式研究 | 第51-68页 |
5.1 建立标准数据化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保护的基础理论依据 | 第51-62页 |
5.1.1 评价模型体系的建立思路 | 第51页 |
5.1.2 海岛古村落生态文化质量评价的特点 | 第51-52页 |
5.1.3 海岛古村落生态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 第52-53页 |
5.1.4 海岛古村落生态文化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3-58页 |
5.1.5 海岛古村落质量综合评价的依据及等级划分标准 | 第58页 |
5.1.6 实际案例评价 | 第58-61页 |
5.1.7 分析小结 | 第61-62页 |
5.2 由大自然接管的发展保护方式 | 第62-65页 |
5.2.1 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第62-63页 |
5.2.2 由自然接管的发展保护方式实例 | 第63-64页 |
5.2.3 分析小结 | 第64-65页 |
5.3 局部利用现代手法进行改造的发展保护方式 | 第65-68页 |
5.3.1 地域背景下的旧民居改造做法 | 第65-66页 |
5.3.2 分析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8-69页 |
6.1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八章 鸣谢 | 第72-73页 |